————
明朝初期,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目的是加强皇权。
但这导致皇帝政务负担极重,皇帝需要直接处理大量的政务,从军政大事到地方琐事都要亲自过问。
据记载,朱元璋每天要批阅大量奏章,常常工作到深夜,这让皇帝难以承受如此繁重的政务压力。
随着明朝统治范围的扩大和社会事务的增多,政务变得越来越复杂。
比如,在财政方面,税收的管理、物资的调配等事务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精力去处理;在司法领域,案件的复核、法律的制定等工作也日益繁重。
而且,国家在文化、教育、工程建设等诸多事务上也需要有效的管理和决策。
...
直到朱棣在登基之初,面临着和他父亲朱元璋一样繁重的政务压力。
但朱棣经常要进行对外征战等事务,难以像朱元璋那样全身心地处理日常政务。
于是,他开始挑选一些翰林官员作为自己的顾问,这些翰林官主要职责是协助朱棣阅读和处理大量的奏章。
朱棣经常会召见他们,在宫中的文渊阁讨论政务。
这些翰林官组成的小团体没有明确的机构名称,人数也不多,但其工作模式已经初步具备了内阁的雏形。
他们主要帮助朱棣理清奏章的要点,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处理意见,还参与诏书的起草等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