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赵大王冷冷一笑继续问道:
“夏县军器几种,每件几何?”
“回殿下!府库有刀五百六十二口,长枪三百二十三杆,弓二百三十张,箭一万整支!”
见李忠回答如此迅速,赵榛不禁咧嘴一笑,看来这个官吏确实是个人物,而且见他长得年轻,腰上又挎着一柄宝剑,生得一张英气的好脸庞,身上还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场。
“你说得确实没错,孤家此来正是为助阵一事。”
“见你对县中府库之事甚是熟悉,孤家很是欣赏,嗯……如此,夏县之兵抽调半部,也让他们参战,希望你麾下的精兵不要让孤家失望啊。”
说着,赵榛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径直走向县衙,他们现在要在这里休整一夜,并且还要等待后勤补给,等到后勤补给跟上后,他们才能率军继续前进。
当赵榛来到公堂之上的那一刻,眼前的廉洁奉公的匾额赫然在目,他有些吃惊的看向旁边的李忠,嘴里不禁感叹道:
“大宋有你这样的官吏,甚幸啊!”
“殿下,臣不敢当,臣只是做了自己身为一方县令应该做的事情。”李忠对于眼前这块匾额看得甚是重要。
他继续说道:
“身为一方父母官,臣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保一方百姓,守一方疆土,若敌军来犯,臣自当登城杀敌,护我大宋子民,倘若有贼枉法,臣自当亲自捉拿,还百姓公道!这块匾额,时时刻刻都在叮嘱着臣,定要奉公守法,做好这一县之令!”
如此大义凛然的言行,让赵榛对他的看法又增进了一步。
不过,他要好好看看这当地百姓对李忠的爱戴程度到底怎么样,是否究竟像他说的那样廉洁奉公。
“孤家要去街坊看一看,不知李县令可否带孤家一去?”
见赵大王有这等请求,他自然是不敢推脱的,于是乎,这位李县令坦坦荡荡地带着麾下官吏以及赵大王,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县里街坊。
当李忠出现在百姓眼前的那一瞬间,所有人的表情一下子都振奋起来了。
“是李大人,李大人来了!!!”
“拜见李大人!!”
“李大人啊,您前些日子拨给小人的钱财修屋,小人对您感激不尽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