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孩子,个个心怀天下,一心为了大明。”
“他们听闻改革诸多事宜,日夜忧心,特意写下这些,恳请陛下过目,希望陛下能倾听他们的心声。”
其他儒士见状,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他们相互对视一眼,心领神会,也都纷纷拜倒在地,纷纷掏出怀里的奏疏。
“陛下,”陈老大声说道,“这些学子们遍布各地,他们所感受到的,皆是改革带来的坏处。”
我等这两日,在京师亲眼看到,推行‘女子能顶半边天’,公开允许女子进入工坊做工。”
“因她们的工钱不如男子高,导致不少男工丢了饭碗,家中生计难以为继。”
“一家之主失去收入,整个家庭都陷入了困境,妻离子散的悲剧时有发生,百姓们苦不堪言呐!”
陈老说着,情绪激动,声音都有些哽咽。
这时,一个江南来的老儒士,满脸悲戚,泪眼婆娑道,“陛下,草民来自江南。”
“自当地新成立了大明银行,便颁布新规,往后所有赋税都得用宝钞交付,朝廷的盐铁也必须用宝钞购买。”
“陛下,这可苦了咱江南百姓啊!以往用粮食或其他实物交税、买盐铁,大家都习惯了。”
“可现在突然改成宝钞,百姓们手中哪有那么多宝钞?”
“为了凑齐宝钞,得四处奔波,去集市上售卖自家的物产,再换成宝钞。”
“这一来一回,百姓们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不知多少,长此以往,农时必定被耽误,生计也必然受到影响。”
“如此下去,江南的百姓怕是要活不下去了!”
江西来的微胖儒士,举着奏疏,“陛下,草民来自文风昌盛的江西,此地向来学子众多。”
“他们多年来一直秉持着传统的治学之道,一心钻研经史子集,只为有朝一日能在科举中崭露头角,为朝廷效力。”
“可这突如其来的改革,让他们多年的积累好似都落了空。”
“此次改革所涉及的杂学所涉甚广,这些知识获取不易,寻常学子家中哪有那么多藏书和名师指点?”
“为了备考杂学,学子们四处求师问典,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和精力。”
“许多学子本就家境贫寒,根本无力承担这额外的开销,只能无奈放弃科举之路。”
“这不仅断了他们的前程,更寒了天下学子的心!”
“长此以往,我大明选拔人才的根基将被彻底动摇,国家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是啊陛下,”
另一个儒士紧接着哭诉起来,显得格外悲切,“学子们在各地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他们的声音,绝非一己之私,而是代表着万千百姓的心声啊。”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莫要让这改革毁了我大明的根基,毁了天下百姓的希望啊!”
儒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声泪俱下,手中的奏疏在微微颤抖,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心中的焦急与忧虑。
整个朝堂,弥漫着一股压抑而沉重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