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孔希学与一众儒士上朝(3)

“对于将士而言,他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更属于国家和百姓。”

“他们奔赴战场,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守护家国安宁,这是大忠大义,是比个人小节更为重要的责任。”

“为了能更好地履行这份职责,选择刮胡剃发,又怎能说是违背祖宗纲常呢?”

“这反而是在以另一种方式诠释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是对孝道更深层次的践行。”

“因为他们用行动守护了父母妻儿,守护了天下百姓的安宁,这才是真正的大孝。”

孔希学目光扫过全场,“我等身为儒者,当以经世致用为己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

“改革是大势所趋,我们不应被旧有的观念束缚,而应积极拥抱变化,这样才能让我大明始终保持繁荣昌盛。”

那山羊胡中年儒士还想反驳,嘴唇动了动,却发现孔希学的话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每一个观点都有理有据,难以找到破绽。

两个江西老儒士听了孔希学的一番言论,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惊愕与无奈。

他们都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能无奈地摇头叹气,脸上写满了失落与不甘。

昨日的那些文官们,则个个义愤填膺,脸上挂着浓浓的愤怒。

他们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牙关紧咬,双手不自觉地攥成拳头。

若不是顾忌这是在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更顾忌他所代表的儒家正统和深远影响力。

这些人怕是早就不顾君臣之礼、朝堂规矩,撸起袖子,把孔希学这个“叛徒”狠狠地揍一顿,方能解他们心头之恨。

然而,此刻他们只能强压着内心的不满,站在原地,用充满怨愤的目光死死盯着孔希学。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有些呆滞的看着孔希学。

原本以为,孔希学吃下自己抛出的“大饼”,就算不带头反对改革,至少也会对改革持保留态度,不会如此轻易地倒向改革派。

却没想到,孔希学不仅迅速转变立场,态度坚决地支持改革,还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和缜密的逻辑,将一众保守儒士反驳得哑口无言,毫无还手之力。

小主,

“卧槽~”

李奥和牛晓乾同时脱口而出,声音中满是震惊。

牛晓乾看着孔希学,摇头感慨,“这货真牛逼。”

李奥也跟着点头,对孔希学的口才佩服得不要不要,“妈的,咱俩也就会个卧槽了…”

剩下的几个儒士,目睹眼前这一幕,心里清楚,就凭他们此刻的状态,确实难以在言辞上胜过孔希学。

其中一个头发斑白、身形佝偻的老儒士,脸上带着几分不甘,“扑通”一声对朱元璋拜倒,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陛下,改革之事,臣也知或许有些益处,能让我大明有些新变化。”

“可陛下啊,细细想来,这改革终究是弊大于利啊!”

说罢,他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掏出一沓奏书,双手高高举过头顶。

“陛下,这是国子监的学子,还有各地因改革特意来京的学子们联名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