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说:“永历六年,也就是顺治九年,李定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统领西南苗、瑶、僮、彝各族农民组成的东征大军,出广西,下桂林,攻湖南,入广东,‘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前后败敌数十万,取得南明永历政府建立以来空前未有的大捷。同时,刘文秀出兵 四川,大败吴三桂,克复了川南各州县,并与夔东十三家军取得了联系。而活动在东南沿海一带张煌言、张名振等人率领的抗清义师在此时也开始了反攻,并接受永历帝的封号,形成了第二次抗清高潮。而孙可望坐镇安隆,却忙于操纵南明朝政,阴谋篡夺皇位。孙可望到底想干什么?”
蒋乾昌说:“孙可望表面上对李定国立下的战功眼红,实际上是将他视为争夺皇位的最大障碍,千方百计的想设计加害于他。孙可望假借开庆功会,邀李定国在沅州会面,定下‘鸿门宴’,要在酒宴上除掉李定国。有人暗中透露了孙可望企图谋杀他的阴谋,李定国厌恶孙可望的为人,没有去赴宴,仰天长叹道:‘本欲其图恢复,今忌刻如此,安能成功。’率部远走广西柳州。孙可望恼羞成怒,派冯双礼率三万兵马袭击李定国。李定国怒而焚烧粮草,弃营而走,击败了追兵。孙可望的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同室操戈,自相残杀,必欲置李定国于死地,何其狠毒!洪承畴和吴三桂利用孙李内战的机会,大举反攻,南明第二次抗清高潮中克复的湖南、两广和川南很快得而复失,李定国和刘文秀的军队又败退云贵。此时的孙可望操纵朝政,独断专行,永历成了傀儡。即便如此,孙可望仍不满足,授意心腹党羽,逼迫永历禅位。因为遭到朝臣的激烈反对,此计不成,孙可望为所欲为,谄害忠良,诛杀忠于永历帝的朝臣,并自设内阁,自铸大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蒋乾昌的陪同下,天赐拜访了大学士吴贞毓。天赐说:“我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来到贵州安龙,是想充当说客,劝解孙李,摒弃前嫌,以抗清复明大局为重,辅佐永历帝,为光复南明半壁江山,同心协力,团结抗清。东南沿海的张煌言和张名振已经接受永历帝的封号,他们准备北上长江,围攻南京。如果孙李能联合起来,发起反攻,出广西,下桂林,取湖广,攻武昌。这样东西二支反清军队联合起来,打一场声势浩大的长江战役,就有希望将满清八旗赶出江南,为南明江山社稷奠定基石。”
吴贞毓说:“我们在桂林瞿式耜府上就相识相知,想不到今天能在偏远的贵州安龙会面。孙李构隙由来已久,永历帝的现状令人担忧。我们已经是推心置腹的战友,有些秘密想向你透露。永历帝受孙可望逼迫,日夜忧虑,神思恍惚,他要我传密旨给李定国,令他统兵入卫。”
天赐劝阻道:“从你们提供的这些情况看,孙李的矛盾加剧,已经转化为敌我矛盾。如果李定国统兵入卫,孙李之间必然会有一场恶战,轻则两败俱伤,重则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要是孙可望被打败,他肯定会投降满清,他对云贵南明军队的地势要隘,军事设防一清二楚,这对南明的抗清战局极为不利。我想去面见孙可望,说服他放弃内战,同心协力,抗清复明。”
吴蒋异口同声说:“现在孙可望是拉虎皮作大旗,一心想坐皇帝宝座。谷大侠想做合纵连横的说客,劝说孙可望放弃篡夺皇位,拥戴永历帝,与李定国摒弃前嫌,团结抗清,简直是与虎谋皮,弄得不好,落得个张仪、苏秦的悲惨下场。”
天赐慷慨道:“为了抗清复明大业,即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更何况我会送一份厚礼给他。俗话说,礼多人不怪,他还不至于要加害于我。倒是诸位永历帝的忠臣,要小心提防孙可望在宫中的密探,一旦消息泄露,孙可望不会放过你们,到时会酿成一场怨案惨剧。”
蒋、吴感谢天赐的忠告:“我们会小心提防的。听说你要去云南昆明拜访李定国,我们想拜托你将圣上密旨亲自交给他。”天赐爽快答应道:“承蒙信赖,此事交付给我,一定安全送达。我这就告辞,后会有期。”
第二天,天赐备了一份丰厚的礼物,带领大双、小双和小书童文婉来到秦王府上,由孙若英引荐,拜会了孙可望。孙若英恳求道:“少爷,我请求你不要跟秦王提起我已经被绝世师太逐出师门一事。等到云南见我母亲时,再详细交待给她老人家。我求你了,好吗?”天赐拗不过她,应允道:“可是你一定要向我保证,从此改邪归正,做个一心向善的佛门弟子。”孙可望见天赐送了如此丰厚礼物,喜形于色:“久闻谷公子大名,今天幸会,真是三生在幸。谷大侠真是一位江湖豪杰,名不虚传。无功不受禄,不知谷大侠有何事相商?”
天赐说:“我是受东南闽浙张煌言、张名振和郑成功之托,来做说客的。他们已经接受了永历帝的封号,想在东南发起大反攻,北上长江口,攻取镇江,进而围攻南京。希望秦王能联合李定国、刘文秀等部将,在云贵也发起反攻,出广西,下桂林,取湖广,攻武昌,来个东西夹击,打一场声势浩大的长江战役,一举将满清八旗赶出江南,奠定南明半壁江山基石。不知秦王意下如何?”
孙可望大喜道:“久闻张煌言、张名振和郑成功诸位将军大名,既然他们已经归顺南明政府,理当在战略部署上进行配合。可是目前西南战局对我们不利,加上李定国等将领不听调遣,各行其事,很难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反攻。”天赐借此机会进行劝说:“听说秦王与李、艾、刘三位将军兄弟相称,我想一定是山盟海誓,情同手足,如同刘备与关羽、张飞一般。既然亲如兄弟,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放不下的恩怨。怒我直言,秦王身为大哥,理当作出表率,摒弃前嫌,同心协力,辅佐永历帝,竭尽全力,抗清复明。”
一番肺腑之言,说得孙可望心照不宣,面红耳赤。天赐看透孙可望是一个心怀叵测的野心家,不可直言,点到为止,说完起身告辞:“你侄女随我们从峨眉山来到贵州安龙,又想与我们一同到云南去,不知秦王有何吩咐?”孙可望邀请道:“感谢谷大侠对侄女的精心照顾,临行前我想为谷大侠和侄女饯行,到时请谷大侠赏光,莅临王府赴宴。”
天赐婉言谢绝道:“谢谢秦王盛情邀请,我一介江湖游客,天马行空,来去无踪,不敢打扰王府家宴,这就告辞了。后会有期。”孙可望吩咐大管家送上一份薄礼回赠,由孙若英送出王府大门,问道:“少爷,打算何时时动身去云南?”天赐说:“行期尚未决定,到时我叫小书童到王府通知你。”孙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