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好稳定的婚姻,没有后方家庭的支持很难做到

到了张红梅这里,她不干了。养老时,她理直气壮地表示自己嫁出去是客,几乎没有管过娘家父母。同样是女儿,林母心软孝顺,抽空就回去给卧病在床的母亲缝缝洗洗,毕竟给娘洗澡擦身这事,女儿做起来比儿子方便。那时亲戚们私底下便议论过两个女儿性格天差地别,不过也就是私底下说一嘴。毕竟习俗摆在那儿,女儿没有养老责任。

没想到,论责任时张红梅躲得远远的,父母葬礼结束后却跳出来要求分遗产。亲戚们或指责或劝说,她浑不在意,反正要娘家兄弟给她分钱,不然就打官司。那时,吃酒的宾客还没走,她上蹿下跳大呼小叫,惹得全世界看笑话。林宇的两个舅舅面上无光,于是合伙凑了五万块钱给她,盼着息事宁人。两个舅妈狠狠瞪着张红梅笑嘻嘻地接过钱,一转身就跟家中晚辈交待:以后他们只有一个姑姑,另一个就当死了!

林母心软,虽然也气愤姐姐的行为,但是到底念着骨肉亲情,并未与之断绝往来。直到后来张红梅在回礼给林宇的压岁红包中多次塞入假币,甚至是冥币,惹得林父大发雷霆,扬言不断交就离婚。就这样,张红梅成功地被所有娘家亲戚在心里拉黑,逢年过节聚餐从不主动喊她。因为收到冥币压岁钱而被小伙伴嘲笑多年的林宇,自然对家里的这位大姨没啥好印象。

如今得知母亲忽然跟大姨往来密切,联想到前两年跟表哥喝酒时的场景,他不禁头皮发麻,觉得自己有必要回家一趟。

苏瑶并不知道丈夫和公婆之间的弯弯绕绕,她只是察觉出最近婆婆似乎有些冷淡,言语间听上去不太想来城市。当林宇表示自己回老家沟通时,她沉默半晌,斟酌道:“如果老人家真不愿意来咱也别勉强,不行我就去月子中心,之后喊我妈来搭把手。”

林宇忍不住庆幸自己找了个善解人意的好老婆,要是按照网上的情节,此刻多半是连珠炮似的输出:她不伺候我坐月子,以后别想求我给她养老!不过,媳妇始终是好媳妇,婆婆为何突然就变脸了呢?此间缘由,他必须弄清楚。

林宇挑了个周末回家,苏瑶肚子太大懒得折腾,没有跟着同行。林母在电话听到他说要回来,十分高兴。等见到人,发现后面并没有儿媳跟着,她的脸色瞬间塌下来,问苏瑶怎么不来。

林宇回答:“肚子太大不宜远行,而且周末她要去参观月子中心。”

林母瞪大眼睛,惊呼道:“什么月子中心?!费那钱干嘛,我看网上说里面给产妇吃得特别少,养孩子也不用心,哪有在家照顾舒服!”

林宇不说话,似笑非笑地望着母亲。林母老脸憋得通红,半晌来一句:“我又不是真不去,我那是,那是......”

那是什么,在儿子的注目下,她忽然觉得难以开口。这一刻,她格外佩服自己的姐姐,是怎么心安理得地说出那些话的呢。

到底是个骨子老实本性纯良的家庭妇女,林母没那么多心眼,只一个耳根子太软的毛病。姐姐嘴皮溜,被姐姐牵着跑,如今儿子回来了,被儿子三言两语一击,悉数道出原委。

儿媳妇怀孕的事,林母只告诉了两三个要好的亲戚,但是她四处搜罗芝麻核桃,好奇的肯定都会问个清楚。没多久,林宇的大姨也知道了外甥媳妇怀孕的事。

那一日,张红梅提着一包土鸡蛋上门,见到林母就红着眼睛喊妹妹。一会儿说自己这些年过得多不容易,一会儿诉往昔怀念姐妹情深,轻而易举敲开了林母的心。毕竟是亲姐妹,林母毫无防备。张红梅问什么,她就说什么。当着亲戚面,她毫不吝啬地夸赞起儿媳妇的孝顺懂事,骄傲地展示着苏瑶给他们买的衣服鞋子,还装了一袋苏瑶买的水果糕点给姐姐。

没几天,张红梅又来了。姐妹俩聊着聊着,她忽然愁眉苦脸地看着林母,唉声叹气道:“我的妹子啊你从小就心软,以后去给人带孩子,准被媳妇压着欺!现在的懂事,都是假的,哄人给她干活呢!儿子也靠不住,有了媳妇忘了娘!”

林母辩解儿子夫妻俩都是好孩子,张红梅却嗤笑着搬出许多血淋淋的例子。那谁谁谁家,含辛茹苦地将孙子带到上学,立刻就被儿媳妇扫地出门。现在的女孩都精着呢,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