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开门见山道:“朱友贞已率军抵达长安,诸位对此战可有退敌良策,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末将主战”。
一位身材壮硕的中年将领率先起身出列,声音洪亮有力:“召集所有兵马,与朱友贞拼个你死我活”。
此话一出,立马又有几位将领出列附和主战。
既然有人主战,自然有人出来主和,说得无非就是方才商议的那一套,敌我实力悬殊太大,以及岐国周边又有敌国虎视眈眈。
主位上的女帝望着殿下不断各抒己见的文武官员,并不发表言论。
“和谈?瞧朱友贞这阵势,那还有一点儿和谈的可能”。
中年将领冷冷的看了眼怯战派的一群人,接着对主位的女帝道:“朱友贞这次将各州城能调动的驻军都抽调出来了,就连首府汴州都已空虚。据扶风城守军禀报说,长安边境上,梁军密布,除了大军三十万,朱友贞更是抓了许多百姓,为大军的粮草搭桥铺路,甚至下了死命令,势必要在一个月内攻下凤翔,否则将帅斩首,如此倾国来犯,朱友贞就是来拼命的,依末将之见,此战,唯死战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位中年文官用上了委婉的措辞:“乱世当保存实力为主,此战能避则避,我建议派使者去和梁军的人谈谈,若是谈不妥再战不迟”。
中年将领突然冷笑出声:“敢问石大人,我们拿什么去谈”?
被唤作石大人的中年文官叫石建侑,算是岐王李茂贞的亲信,此时他给噎得说不出半个字来。
大殿内的所有人也是一时间鸦雀无声。
朱友贞带着大军倾巢而出,是来报仇泄恨的,要得是岐王的人头,同时也是来抓李星云的,这谁都知道,可谁敢说啊。
此战,已经避无可避,所有人都清楚这一点,不过是有人心里仍存着一丝丝幻想罢了。
不过他们在这里一直议论是和还是战,没有半点意义,最终的决断还是得看岐王,所以,此时都纷纷看向女帝。
然而女帝却是笑着淡淡开口道:“我岐国与梁军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朱温老贼,我们尚且不惧,何况是他区区的朱友贞”。
环视着文武众臣们,她神情自若道:“凤翔城高,防守完备,粮草充足,历经战火无数,可曾有被攻破过?朱友贞才刚坐上那个位置,就愤而起兵,不过是自取灭亡罢了”。
这番自信的发言,一下子就怔住了众人。
确实如此。
以前也不是没遇过比这更凶险的时刻,有好几次都被吐蕃,后梁,蜀国围过城,但那次不是气势汹汹的来,最后灰溜溜的撤军。
尤其是主和派的人,想到方才怯战的言语,敌人还没到就言和,不由有些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