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后梁开平元年,朱温灭唐,建后梁。

同年,岐王李茂贞在凤翔开岐王府,置官属,建岐国,仍用唐年号,只是并未称帝。

府邸规格,与唐廷的皇室亲王无异,甚至犹有过之,当其盛时,岐国有地二十州。

只不过不管是岐国也好,还是晋国,后梁,蜀国等政权也罢,他们都像极了缩小版的唐王朝,都是节度使藩镇割据,内部尾大不掉。

大大小小的武将们,皆有部众,已经形成一种独立的小王国,要么蠢蠢欲动,野心勃勃,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取上位而代之。要么是明哲保身,审时度势,一旦见势头不对,就会反叛,如墙头草一样叛离,以所辖之州归降。

这一来二去的失城丢地,不管是不是为了野心扩张领地,国与国之间的战火,是一刻没停过。

岐国两年时间与晋国,后梁,蜀国大大小小的仗,是来来回回打了不下百十来回,但也因此丢失掉了七八州。

也是在这一年,女帝成为了岐王,至此,岐国仅存只有七州之地了。

此时这座岐王府的政事堂,汇集了岐国重要的文武官员,其中还有一些驻防各城的节度使在内。

堂内的文武官员,或坐或站着,各抒己见,纷纷就朱友贞举兵来犯的一事,各自站队,有人主和,说朱友贞率军三十万,而我军只有十五万,相差悬殊,并且这十五万既要防着西边的吐蕃,北方的朔方,晋国,定难军,又要盯着南方的蜀国,所以避战求和方为上策。也有人主战,说朱友贞这一次亲率三十万大军而出,根本没有一点和的可能,然后有人说可以诈降,还有人说主攻攻,以此战留下朱友贞,反攻后梁。为此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举例历史上那些个着名战略,失败和成功的后果。

更有一人说起朱友贞为何会攻岐,只是这话根本没有人附和,反而惹来众人的冷笑与讥讽。

这场战端,不就是岐王为救李唐后裔李星云,去汴州大闹了一场嘛。朱友贞辛苦抓来的李星云跑了,据说就连朱友贞藏在深宫后院的那具枯骨老母亲,也不知被谁弄坏了,朱友贞得知后是生无可恋的瘫软在地,哭的那叫一个绝望,为此那些驻守的侍卫,不管在于不在,一个不落的全给杀了。

深藏母亲枯骨,举兵犯岐,如今成了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几乎所有世族豪阀都在议论此事,隔岸观火,极有意思。当然身处风波之中的岐国,对后者绝对不会觉得有趣,朱友贞已经下了死命令,所过之处,人畜不留,更是咬牙切齿说不杀岐王誓不为人。

现在说这话不就是质疑岐王,难道还想将岐王交出去?虽然岐王不在这里,但谁知道这话不会传到岐王耳里,再说了,他们现在是说得起劲,保不准他们自己人当中,一出这门,就去把人给卖了。

你不想活,他们还想活呢。

只是这不愿服输,针锋相对的都是武官,文官们要么冷眼旁观,要么刚装模作样说不到两句话,看到对面某些武官脸色狰狞,以视若仇寇的眼神,死死盯着,腿肚子就打颤,什么言语都给跟着咽口水给咽回肚子去了。

这是武人的天下,没有兵权的文官,手中的笔杆子,不过就是能画画的笔杆子。

自大唐开国以来,重文也重武,可武人在朝野上下,到底还是不如文人雅士吃香。

即便是李世民一直在打压世家门阀,再到武则天为了掌权扩充自己的势力,大力扶持寒门,增设殿试完善科举制度,虽然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世家门阀的力量,但大部分的知识仍是掌握在世家门阀手中,根深蒂固的他们,在朝堂上的言官清贵依旧势大,同样也能凭着家学渊源舞弊科举,继续壮大。

不过这一切,因黄巢起义,大肆诛杀些世家门阀,这曾经垄断大唐官场的世族们,才最终走向分崩离析。

加上持续百余年的战乱,将世族最后的一丝精气神也消灭殆尽了。

直到女帝的出现,堂内的众人才纷纷停下争吵的言语。

众人起身行礼,女帝点点头,算作回应,然后便坐在主位上,妙音天和妙成天分别站在左右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