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资物纾困,协心共筑通途

资物纾困,协心共筑通途

解决资金与物资难题的方案敲定后,可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好在镇海城从上到下,从朝堂官员到普通百姓,都憋着一股劲儿,发誓一定要把公路网络建成,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眼前的艰难险阻。

在资金筹集方面,挪用镇海城储备金只是临时的办法,毕竟这关系到城市根基,数额有限。一开始,向富商发行专项债券的时候,大家都不太感兴趣。商贾们心里有顾虑,担心公路收益达不到预期,回款还会拖拖拉拉。杨溯得知后,亲自出面主持商界大会。他站在台上,一脸严肃地当众立下严格的契约:路政收益会独立核算,优先偿付债券本息;还邀请商界代表参与路政监督,账目每个月都会公示,保证资金流向清清楚楚。这么一番诚意满满的表态,富商们的疑虑慢慢就消除了,资金开始一点点流入。

与此同时,镇海城开放的路政合营项目,引来了多家商会的激烈争抢。为了挑选出最优质的合作商,工部设定了特别严苛的竞标门槛:要求合作商必须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有过往成功基建投资的经验,还得承诺沿线配套设施建设,比如驿站、客栈、货仓,以此助力公路的长远发展。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几家实力超群的商会脱颖而出,大笔资金迅速到位,解了燃眉之急。作为回报,合作商可以在驿站经营、货物仓储租赁等方面获利,他们干劲十足,还主动为公路宣传推广。

为了进一步拓宽财源,镇海城推出了“公路助力计划”。鼓励百姓小额参股,每股金额都很亲民,小孩子的压岁银、农妇卖菜的钱都能用来入股;按照路段盈利分红,定期公布红利。百姓们尝到甜头后,参股的热情特别高涨,点滴民资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镇海城周边村落还组织起“公路义工队”,村民们自带干粮,义务参与一些简单的劳作,这些工时可以折算成赋税徭役的减免。这样一来,既节省了工钱支出,又让民众和公路建设的关系更紧密了。

物资运输难题也不容小觑。河道疏浚可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事。工兵和民夫们并肩作战,日夜清理淤泥、加固堤岸,还在上游大量种植草木,涵养水源、减少泥沙淤积。为了防止暴雨突然来袭,沿岸修筑了多座新式水闸,用来调节水位,天晴的时候蓄水通航,下雨的时候泄洪保堤。经过这番整治,河道运输渐渐平稳起来,满载物资的货船来来往往,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陆路泥泞依旧是个老大难问题。工部把全国的能工巧匠集中起来,改良马车设计。他们把车轮加粗,增设防滑链;车厢改成可拆卸式,物资运到后,空车可以拆分搬运,减轻负重。在泥泞路段两侧,大量铺设碎石、煤渣,夯实后形成简易的“硬路”;每隔几里就设置一处“骡马换乘站”,备好精力充沛的牲畜,随时替换那些疲惫不堪的拉车苦力,确保运输不会中断。

山区运输更是创新不断。工匠们就地取材,打造了大量木质滑轮、索道,搭建起“空中运输线”。劳工们把物资捆绑结实,借助滑轮的力量,轻松滑过山谷陡坡,省时又省力。他们还训练擅长攀爬的山民组成“飞毛腿小队”,这些队员背负轻便物资,手脚并用在林间穿梭,速度比常规搬运快多了。

随着资金逐渐充裕、物资运输顺畅,公路建设全面复苏,甚至进度比预期的还要快。各地路段你追我赶,好消息不断传来。劳工们看着一天天延伸的平坦大道,满脸都是自豪;百姓们盼着公路通车,开始规划出行和生意;商贾们提前在沿线布局商栈,筹备货物。杨溯巡查工地时,望着这热火朝天的景象,豪迈地笑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次大家齐心协力打破困局,充分展现了镇海城的坚韧。等公路成网,繁荣盛景指日可待!”众人齐声高呼响应,建设热情愈发高涨,大家一心向着公路贯通的那一天全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