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首歌唱完,李清照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改编的啊。直接把她的词加进去,把她作为作词人之一,她突然就能理解了。
整体上李清照觉得自己还是满意的,这样的改编有一种别样的风味,反正挺合她的口味的。
她写这首歌的时候是怀着一股惜花伤春之感,不过后世的这首歌里面除了这种感觉,好像还被注入了其它的情绪。
想到前面看到的同名电视剧主题曲,她有点好奇这电视剧是讲述什么故事的。她在这段视频里面看到了很多人物出现,出现最多的是一个圆脸的女性角色,看起来有点可爱。
但是剧情是连不上的,李清照想:估计是什么后宅之事吧。
朱老师一脸意犹未尽地听完这首歌,打开另外一个视频:“除了这种类型的古风,还有另外一种,就是直接给古代的词谱曲的,比较典型的一首是《但愿人长久》,根据苏轼的《水调歌头》改写而来。”
听到这,轮到苏轼愣了。
前面他还沉浸在《知否知否》里面,觉得这种类型的歌曲确实怪好听的,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和词,他有点没回过神来。
苏轼想:我的也被改编了吗?
这次的视频里面出现了一个人,一个在古人看起来装扮怪异的女人,她手持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那个东西放在她嘴边,然后一个声音缓缓而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听到这些熟悉的词句,苏轼才确认这真的是在说他,很快,他就静下心来认真品味根据自己的词改写的歌曲。
开始的时候有点不适应这种曲风,听了几句后,苏轼发现自己还挺喜欢的,和他们这个时候的感觉都不一样。
而且让他有一种在和后人对话的感觉,十分奇妙。
几首古风歌曲下来,很多人被后世的这些歌给俘获了,他们觉得这个古风歌曲还是很有优势的。这也极大激发了古代的作曲家们,给了他们很大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