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孟倡性善仁心种,荀崇性恶礼义耕。

孟庙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 1037 年),最初建于邹县城东北四基山西南麓孟子陵墓之前,因瞻仰祭祀不便,历经多次迁建和重修,于北宋宣和三年(公元 1121 年)复建至现址。

孟府始建于北宋景佑年间,具体位置和建庙确切年代已不可考,推测可能在宋景和四年(公元 1122 年)随孟庙一同迁建。

棂星门是正南门,象征尊圣如天。亚圣殿是主体建筑,供奉孟子塑像,高 17 米,进深 20.48 米,横宽 27.7 米,为绿色琉璃瓦覆顶、重檐歇山式宫殿型建筑。

大门悬挂 “亚圣府” 匾额,二门又称礼门,上有 “礼门义路” 匾额。大堂是主要建筑,用于官方活动和家庭仪式。

存有历代碑刻 270 余块,还存放着 100 多块汉画像石、汉代石人、石兽和元代的盘龙浮雕石柱等 。

府内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文物和古籍,如圣旨、牌匾、书画等,展示了孟氏家族的荣耀和文化传承 。

孟庙和孟府是孟子思想的重要载体,对研究孟子思想以及儒家文化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

夏先衍踏入这片由孟子文化所滋养孕育的灵源圣地,仿若踏入了一条流淌着千年智慧的思想长河。

四周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都在低声诉说着孟子的伟大哲思,这里的每一寸空间,皆被孟子的思想深度渗透,成为其精神与理念的鲜活载体。

微风轻拂,夏先衍仿佛听到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激昂话语在空气中回荡。

那是一种对人格操守的极致坚守,在这片土地上,这种坚守具象化为一种无形却强大的气场,环绕着每一个到访者,砥砺着人们的内心,使其在物欲横流的尘世中,依然能够坚守本心,不为外界的诱惑与压力所动摇。

踱步其间,夏先衍又似看到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仁爱之光在大地上蔓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地的人们,受孟子思想的熏陶,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尊老爱幼蔚然成风。每一个善意的微笑、每一次援手的相助,都是孟子仁爱思想的生动演绎,它们如同点点繁星,汇聚成一片璀璨的道德星空,让这片灵源之地充满了浓浓的温情与人性的光辉。

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警示之音,也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隐隐作响。它激励着人们时刻保持警醒,不断奋发图强,在安逸中不忘思索危机,在困境中更能砥砺前行。

... ...

这片灵源之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将孟子的思想完美地承载与呈现。它不仅是一处地理意义上的所在,更是一座连接古今、传递智慧与道德的精神桥梁,让后人如夏先衍一般,能够真切地触摸到孟子思想的深邃脉络,汲取其中的精神养分,在人生的道路上,以孟子的思想为指引,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感受着《人文经》不断汲取着灵源之中孟子的思想,夏先衍心神进入识海。

他此时感受到了《人文经》字面意义上的浩瀚,只觉得此时的《人文经》才是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