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还没来得及感动,就听太上皇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厉了起来。
“你说要学唐太宗,学习他的励精图治,为大唐带来盛世,但怎么如今只学了玄武门之变,倒真要把兄弟逼上绝路!?“
饶是胤禛如今已经贵为九五至尊,面对太上皇如此雷霆之怒,他还是跪在了地上。
“皇阿玛息怒,儿子绝对没有这样想过。”
“你真当朕老糊涂了?”
"皇阿玛明察,儿子待诸位兄弟向来尽心,绝无半点私心。青海战事吃紧,儿臣日夜忧心国事,难免有顾不周全之处。"
太上皇突然将茶盏重重一放,"好个忧心国事!朕虽退居幕后,眼睛还没瞎!若再让朕听说你们兄弟相争——"话未说完便剧烈咳嗽起来,三德子慌忙递上参汤。
胤禛斟酌着开口:"儿臣谨记教诲。只是青海前线刚传捷报,后续粮草调配......"
"起来吧。"太上皇疲惫地摆手,"爱新觉罗家的江山,容不得半点差池。"
“至于允礽,朕没打算让他重新继位,你只要善待他便是了。”
-----------------
太上皇虽然给了胤禛一颗定心丸,跟他说这个皇位始终是他的,胤禛却始终犹豫。
本来他打算等到青海平定了再准备送暄妍去和亲的事情,如今就要筹备起来了。
首次大捷打了青海一个措手不及,大小策凌敦多布的攻击也会被扼杀在摇篮里,这场和亲是毫无疑问的。
于是,宜修在景仁宫等来了苏培盛,"给皇后娘娘请安,万岁爷在养心殿候着呢,说是西藏和硕特部来了要紧文书。"
听到“和硕特部”,宜修微微抬眼。
只怕胤禛是要和他商议暄妍的婚事。
到了养心殿,宜修一眼就看到了胤禛案几上的文书。
那上头的纹样,是和硕特部那边的。
“使臣已经暗中进了京,若是大胜,暄妍明年就要出嫁了。”
“公主和亲不比寻常,要筹备的东西也多,人也要带去不少,你身为皇后,这些都要你来操办。”
宜修喉间发紧,盯着国书上"永结秦晋之好"六个字,她想到了尚且还年幼的永嘉。
暄妍虽然不是她亲生的,但她也当暄妍如女儿一般疼爱,她心里都这么难受,换成永嘉的话,只怕她要发疯了。
"和硕特部控制着入藏咽喉,他们的骑兵能在雪线以上行军,清军借道西藏和青海去攻打准噶尔,不少士兵并不适应那边的环境,头痛难眠、呼吸困难……"
宜修听着胤禛解释。
“臣妾会好好为暄妍操办的,就按照固伦公主的规格操办,另外比着和亲的标准,加工匠、农桑、士兵等一起去,只怕也要两三千人……”
听着宜修的打算,胤禛满意地点了点头。
“你能为她如此着想,也不枉她去一趟西藏了。”
宜修和弘晖之前也为暄妍求情过了,没用只能在这里找补一下了。
-----------------
出了养心殿,宜修一时拿不准这件事要不要告诉吕盈风。
若是让吕盈风来筹备暄妍的嫁妆之类的,恐怕他触景生情。
但若是不让他接受,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残忍。
回到景仁宫时,宜修仍在犹豫。
年世兰黏上来,问:"皇额娘的手怎的这样凉?"
宜修看了一眼年世兰,道:“派人去叫欣贵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