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维多利亚的四叔恩斯特,曾经担任过军队将领。和逐渐沦为花瓶的成员不同,恩斯特真的在普鲁士接受过训练,上过战场,和拿破仑交战,为此受过重伤。是真的有军事经验,而且指挥过大军作战的人。
这个时候,恩斯特继承了分裂出去的汉诺威王国,有了自己的国家和士兵。连当时的英国人自己都在传言,说他想要谋杀维多利亚,篡夺王位。
所以这样其实很明显:这孤儿寡母的,根本待不久。恐怕不用多长时间,维多利亚就会面临反叛,被四叔干掉。
而前来广州找事的,是东印度公司的人。这些商人在君主更替的时候,居然想擅自在边境开启战端。自古以来,边境商人自行其是,国家就没有不出问题的——清朝自己明显更清楚。显然,英国内部的危机已经极其严重了。
这种情况下,还怎么对外发动战争啊。
另一方面,林则徐也打听到,英国内部同样有反对烟土贸易的人。凭借他对国家利益的理解和判断,林则徐认为,英国朝廷是可以争取的。因为烟土贸易对他们来说,从道德和收益上都不是件好事,可以说服他们暂且控制住商人,获取时间。
他还专门给维多利亚写了封信,以有经验长者的口气,告诫对方,说中国贩出的商品,都是有利于人的。让西洋人获利颇多,而从来没有害人的东西。现在英国把并非本土所产的烟土贩卖到中国害人,不但道德上不容于天理,对他们自己也没有好处。不如把印度的烟土铲除,改种五谷,施行仁政,才能统治长久。犯罪的人应该严加处理,否则,今后有人把烟土也卖到英国,该怎么办?
除了依然坚持把英国称为夷,这封信的口气已经十分温和。寄出之前,林则徐还专门找了一群落水之后被救起的英国人,让他们看看润色下。他还留了个台阶,说相信英国只是因为商船太多,管不过来。不如赶紧管一管,对大家都好。
结果,这封信送到伦敦,公开之后,成了当时的著名笑话。《泰晤士报》都专门全文刊登,供读者取乐。林则徐期望的结果,也没能实现。
最后,林则徐获取了大量有效信息,进行了也不能说错的推理,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由于坚持认定短期内打不起来,林则徐没有选择尽快全力加强防备,而是购置西式大船和蒸汽火轮船,开始研究,准备走长期路线,学习洋人经验,把西式水师经营起来。最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虽然守住了城,但损失颇大,连刚买的美国船都被炸了……
这件事就是个很典型的案例:不同文明之间,思维方式差别太大,想理解对方是十分困难的。别说林则徐这种老派官吏,就是郭康那个时代的塞里斯人,学会了外国人的语言,说实话也未必能完全理解人家在想什么。
因此,这是个很麻烦,但真的不能忽略的现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