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长风破浪

“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陶夭夭见郭凌峰脸色越来越难看,连忙上前询问。

“我们……我们去城外宣传教育普及的事情,却被一群人……围攻了……”一个瘦弱的少年怯生生地说道,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

原来,李文轩深受郭凌峰理念的影响,主动联合了几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同学,组成宣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城外乡村宣传教育普及的重要性,希望能够争取更多百姓的支持。然而,他们的行为却遭到了部分乡绅和村民的误解和抵制,认为他们是“不务正业”、“蛊惑人心”,甚至对他们动了手。

听到这里,朱熹不禁摇了摇头,长叹一声:“唉,老夫早就说过,此事急不得啊!”

郭凌峰没有说话,他紧握双拳,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知道,改革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但他从未想过,阻力会如此之大,甚至波及到这些无辜的学生。

“郭大人,你的初衷虽好,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啊!”朱熹语重心长地说道,“百姓愚昧,思想顽固,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服的?况且,眼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就算勉强推行教育普及,又能有多少人真正受益呢?”

郭凌峰沉默了,他知道朱熹的话不无道理,但他心中那团教育兴国的火焰却越烧越旺,他绝不能就这样放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夫子教训的是,学生受教了。”郭凌峰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地说道,“学生知道此事不易,但为了大宋的未来,为了千千万万的寒门子弟,学生愿付出一切代价!”

郭凌峰的决心和毅力打动了朱熹,他虽然对普及教育持保留态度,但也不忍心打击这位年轻官员的热情。

“罢了,罢了,老夫虽然年迈,但也愿为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朱熹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老夫可以号召门下弟子,为官府编写教材,提供学术支持。”

郭凌峰闻言大喜,连忙躬身行礼:“多谢朱夫子!学生感激不尽!”

然而,师资力量的缺口依然是横亘在郭凌峰面前的一道鸿沟。他深知,仅凭朱熹一己之力远远不够,他必须找到更多更优秀的教师,才能支撑起教育普及的重任。

“来人!”郭凌峰转身对着门外侍卫吩咐道,“传令下去,召集所有宫廷教师,明日午时,皇宫太和殿议事!”

翌日午时,太和殿内,气氛庄严肃穆。数十位宫廷教师身着官服,整齐地排列在大殿两侧,他们大多是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的老者,平日里负责教导皇子公主,鲜少参与政事。此次郭凌峰召集他们前来,是为了商讨教育普及的师资培训事宜。

郭凌峰将自己的计划和设想详细地向众人阐述,并诚恳地表达了对他们的期望。他深知,这些宫廷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教化万民的重任,他们的加入,将会为教育普及注入强大的动力。

“诸位大人都是国之栋梁,学界泰斗,此次教育改革,关系到我大宋百年基业,还望诸位能够鼎力相助!”郭凌峰语气恳切,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的话语激起了在场教师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郭大人心系百姓,忧国忧民,老夫佩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颤巍巍地站起身,拱手说道,“我等愿尽绵薄之力,为教育普及贡献一份力量!”

“我等愿为郭大人效犬马之劳!”其他教师也纷纷起身表态,表示愿意积极配合郭凌峰的计划。

看到这一幕,郭凌峰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光。他立刻安排人手,制定培训计划,组织教材编写,并亲自担任主讲,为教师们讲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管理经验。

然而,现实的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宫廷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人数毕竟有限,而且他们长期生活在皇宫之中,对民间疾苦了解甚少,难以适应乡村教育的环境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