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峰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皇帝的良苦用心,他感激地看向张大人,“如此,便有劳张大人了……”郭凌峰与学政张大人并肩走出御书房,两人一路热切地讨论着改革的具体措施。张大人在教育领域浸淫多年,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有着深刻的理解,他非常赞同郭凌峰的改革理念,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郭大人,依老夫之见,咱们首先要从考试内容入手,废除那些空洞无用的八股文,取而代之更注重实际应用的策论和时务分析。”张大人捋着胡须说道。
郭凌峰点头赞同,“张大人所言极是,我打算在考试中加入算术、农耕、水利等实用性科目,真正选拔出能够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除了考试内容,郭凌峰还着力于完善考试流程,力求公平公正。他提议建立更加严格的考生身份验证制度,杜绝替考现象;设立独立的考场巡查机构,严防考官徇私舞弊;并将最终的录取结果公示于众,接受百姓监督。
改革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守旧派官员认为郭凌峰是在动摇国之根本,纷纷上书弹劾。面对质疑和阻挠,郭凌峰毫不退缩,他顶住压力,用实际行动证明改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郭凌峰和学政张大人的努力下,科举制度改革取得了显着成效。一批批出身平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通过公平竞争脱颖而出,进入朝廷担任要职。他们为大梁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带来了许多新思想、新方法。
吏部尚书看着最新一批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名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些年轻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与那些只会吟诗作赋的腐儒截然不同。他知道,大梁的未来将因为这些新鲜血液而更加充满希望。
然而,郭凌峰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知道,改革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他们不会善罢甘休。他看着窗外渐渐西沉的夕阳,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喃喃自语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几日后,皇宫内张贴出一道金色的告示,告示上赫然写着“改革后的首次科举考试即将举行”的字样,落款处是郭凌峰的名字,笔锋凌厉,透着一股势在必行的坚定。一些官员路过时,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目光复杂地盯着告示上的内容,人群中开始出现窃窃私语的声音,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气氛在空气中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