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政后期: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后,朱翊钧逐渐深居简出,不理政事。在“国本之争”中,他与群臣就立太子之事长期僵持,最终虽立朱常洛为太子,但此后多年不上朝。他还大肆挥霍国库,发动万历三大征,虽巩固了疆土,但耗费大量帑银。此外,他派税监矿使搜刮百姓,致使各地民变起义不断,朝廷党争也日益激烈。
历史影响
- 积极方面:万历时期,明朝在军事上通过万历三大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经济上,江南地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科技、文学、绘画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
- 消极方面:朱翊钧后期的怠政,使朝廷内部党争不断,政治日益腐败,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同时,明朝在与后金的对抗中逐渐处于劣势,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明史》作者张廷玉认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康熙皇帝也认为明朝的灭亡始于万历。
个人生活
- 婚姻: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朱翊钧大婚,皇后为王氏。
- 子女:朱翊钧有多个子女,其中比较着名的有长子朱常洛,即后来的明光宗;三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
身后之事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在弘德殿驾崩,享年五十八岁,安葬在定陵。遗诏由朱常洛嗣位,即明光宗。
总的来说,明神宗朱翊钧属于是一位极具复杂性和多面性的皇帝,很难简单地用“明君”或“昏君”来定义:
从前期表现看有明君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