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变革的时代,国家放开了对小摊小贩的限制,曾经那些为了躲避监察而四处奔逃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

吴珊珊也因此不用再跟李一鸣像做贼似的躲躲藏藏了,他们终于能够光明正大地站在摊位跟前,尽情地招揽顾客。

“珊珊,你帮着一鸣卖货你有没有分成啊?”巷子口的张瑞芳,同样是棉纺厂工人而且跟吴建国还挺熟络,在李一鸣摊位上仔细地挑着针线时,顺口问了这么一句。

她的眼神中透着一丝精明,似乎在探寻着什么商机。

吴珊珊深知财不外露的道理,听到张瑞芳的询问,只是抿嘴腼腆地笑了一下,轻声说道:“张阿姨,我也是过来帮帮忙,一鸣哥一天给我三毛钱,也就够买个铅笔本子的。”

她的声音轻柔,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让人丝毫看不出破绽。

张瑞芳一听过来帮忙看摊子还能挣钱,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一条赚钱的新途径。

她立刻凑到李一鸣跟前,满脸堆笑地说:“一鸣,我家还有一个半大的小子呢,有的是力气,你要是忙不过来的话记得来找我,帮帮你占峰弟弟。”她的语气满是急切,似乎已经在盘算着让自己儿子来挣钱的计划。

吴珊珊嘴角依旧含着笑,那笑容像是春日里的暖阳,温和而又平静,让人看不出她内心的想法。

她像是没听出来张瑞芳想要让她家儿子抢她卖货位置的意图,只是默默地垂着头,仔细地整理着被张瑞芳扒拉散落的线卷。她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线卷之间,将它们一一归位,动作有条不紊。

张瑞芳从摊子上捡起三个线卷,佯装认真地看了看,又指着李一鸣身后挂着的黑线说道:“一鸣,黑线也拿一卷吧!”她的眼神有些游离,似乎在刻意掩饰着什么。

趁着李一鸣转身拿东西的间隙,一个银白色的顶针以极快的速度被张瑞芳藏在了袖子里。

这一切都没有逃过旁边正在整理线轴的吴珊珊的眼睛。她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不动声色地继续着手上的工作。

“一鸣啊!这么多家的线,就你的最结实最耐用,张姨下次还过来,你看这个松紧带能送我一节不?”张瑞芳嘴里是这么问着,可手里却已经开始拿起剪刀,在松紧卷上比比划划。

她的动作熟练而又自然,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占小便宜的行为。

李一鸣为人憨厚老实,又是邻里邻居的,看张瑞芳已经拿起剪刀,他实在不好意思说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