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众人在狭小而拥挤的马车里忙碌起来。林一哲亲自调配草药,他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草药之间,动作精准而熟练,每一个动作都像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练习,充满了专业和自信。他将草药逐一放入药炉,动作轻柔而谨慎,仿佛在对待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接着,他添上水,然后点燃炉火,开始熬药。药炉里升腾起袅袅热气,药香渐渐弥漫开来,与车厢里原本的药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浓郁的气息。林一哲的目光始终紧紧盯着药炉,一刻也不敢松懈,他的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不知是因为车内的闷热,还是因为心中的紧张和担忧。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专注和执着,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这炉正在熬制的药汤,他在心中默默祈祷着药汤能够发挥奇效,拯救这位命悬一线的大人。
在等待药汤熬好的过程中,随从忍不住问道:“公子,您年纪轻轻,医术为何如此高超?我从未见过像您这样年纪轻轻却医术精湛的人。是不是您天生就有学医的天赋?”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敬佩,在这危急时刻,他对林一哲的医术感到十分好奇。
林一哲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谦逊,说道:“天赋固然有一些,但更多的是后天的努力。我自幼跟随师父学医,这些年潜心钻研,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日天不亮就起床诵读医书,夜晚伴着孤灯研究病症,寒来暑往,从未间断。每一个病症、每一味草药,我都反复琢磨,不敢有半点马虎。我曾为了研究一种罕见的病症,翻阅了无数古籍,请教了许多前辈,甚至还亲自到深山老林里寻找草药,尝试各种方法,才终于找到一丝头绪。治病救人,是我毕生的心愿,也是我学医的初衷。”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医术的热爱与执着,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
“公子,您此番回乡,是有什么打算?” 随从又问道,他试图通过聊天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此刻,等待药汤的过程让他感到无比煎熬。
“我想回到村子里,为乡亲们治病。他们大多生活贫苦,生病时常常因为没钱或者找不到好的医生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医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让他们能健康地生活。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他们质朴善良,却常常被病痛折磨,我想改变这一切。我要在村子里开一家医馆,让大家随时都能得到医治,还要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养生知识,让他们少生病。农忙时节,我也会到田间地头,为那些劳作受伤的乡亲们及时处理伤口。我还打算定期举办义诊,让那些贫困的乡亲们也能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服务。我想培养一些当地的年轻人学医,让他们也能掌握医术,将来为乡亲们服务,这样我们的村子就能有更多的力量对抗疾病。” 林一哲的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那是对家乡和乡亲们深深的牵挂和眷恋,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为乡亲们带来健康和希望的场景。
就在这时,药汤熬好了。林一哲小心翼翼地将药汤倒入碗中,动作轻柔而缓慢,生怕洒出一滴。他轻轻吹了吹,试图让药汤凉得快一些,然后扶起昏迷的命官,准备喂他服药。然而,命官的牙关紧闭,根本无法喂药。林一哲皱了皱眉头,他知道,这是病情加重的表现,如果不能及时将药喂进去,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他的心中涌起一阵焦急,但他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迅速思考着解决办法,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师父教导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这可怎么办?” 随从焦急地在一旁踱步,狭小的车厢让他的动作有些局促,他的双手不停地搓着,因为紧张,手掌都有些发红了,脸上满是焦急和无奈,眼神中透露出绝望。
林一哲沉思片刻,突然想起师父曾经教过他的一种方法。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亮光,仿佛找到了黑暗中的出路。他从怀中取出一根银针,在灯火上仔细地烤了烤,进行消毒,然后对准命官的穴位,快速而精准地扎了下去。随着银针的刺入,命官的牙关微微松开了一些。林一哲连忙抓住机会,将药汤一点点喂进他的口中,每喂一口,他都紧张地观察着命官的反应,心中默默祈祷着药效能快点显现,他的心跳也随着喂药的动作而不断加速。
喂完药后,林一哲和随从都紧张地守在命官身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等待着药效发作。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秒都过得无比漫长。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