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公司费尽心思,研发出了一款中高档商务汽车,对A公司的现有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A公司策划,想出了一个高招,大肆采购B公司这款车,然后再以极低的价格甚至是免费,送给各个地方的殡仪馆。
一段时间后,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个车就该是殡仪馆专用车。
这款车已经被贴上了殡仪馆的标签,普通人就会自然的规避。一时,B公司这款车销量大降。
想想看也是啊,你买了这款车去接亲朋好友,别人会怎么看?
这也算是个恶性竞争吧,B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恢复元气。
既然无法左右来“富贵人家”客人的消费行为,但客人的组成,这个还是可以操作的。
“富贵人家”夜总会现在的客人,大都属于普通上班族的小白领。消费能力一般,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是比较讲究氛围和情调的。
小主,
假如来“富贵人家”看表演的,都是些工地下班以后的工人,它还怎么引导人家消费?
最关键是引导不动啊?
咱就是来看表演的,其他花钱的项目不碰,钱是寄回家给老婆孩子花的。
至于办法嘛,简单。
这个可以花钱事先购买演艺厅的门票,贱卖或是直接送给晚上干完活之后工地上的工人。
也不用天天都如此,每周挑个两三天,买票再送给工人就行了。
嘿嘿,一段时间之后,“富贵人家”夜总会的客人将由这些小白领上班族,置换成刮大白的,贴地砖的,扎钢筋的工人。
一旦这个场子的标签被贴成建筑工人消遣地,都是来最低消费的,那这个夜场也就基本废了。
氛围感全没了,夜场就不像夜场了。
就像咖啡馆,再低档那也是喝咖啡,还是要讲究个小资情调的。假如来客都是工地大叔或者田里种庄稼的大爷,还有那情调么?
如此一来,施家又该如何应对呢?
要么涨演艺大厅的门票,提高酒水的消费,可这样一来,就推翻了它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市场定位,得不偿失。
要么限制这些打工群体的进入,保安火眼金睛筛选人群,衣冠不整者恕不招待。
以貌取人做生意,哪个能长久?
当然,施家也可以干脆点,直接关闭演艺大厅。
但它垮得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