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灵婴呢?
大家都叫她陈教授,而一般被称作教授的,在基地里面不是技术工种研究人员就是返聘科学家,是不会出现在这间会议室里面的。
陈灵婴对着谢冗笑笑,站起身将U盘递给旁边负责投影的工作人员,自己则是拿着一叠文件走上台,
身后白幕上的画面从电脑桌面变成了一页PPT,几个大字简单的大字在上面:
拓扑绝缘体。
拓扑绝缘体?
底下的人都来了兴致。
“我在进入羲和基地以前提出过两种第二种拓扑结构方法,其原则都是拓扑相变。”
陈灵婴站在台上,底下是乌泱泱一片人。
和她曾经站在国际的会议台上,而底下是一群数学家的场景如出一辙。
不,不对,像也不像。
陈灵婴看着自己手中的文件,按下红外遥控器按钮翻了下一面,
“这两种拓扑结构分别用在了装置的不同部分,也会核聚变的可控连续反应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在过往一年中我们发现,短暂的不间断的反应虽然可以看做长效反应,却始终不具备一次反应的优势,为此,我提出了第三种拓扑结构的方法,也就是绝缘体拓扑。”
台下所有人都坐正了身子,第三种拓扑结构模型?
按照陈灵婴透露出来的意思是,它可以放核反应连续不断且稳定输出能源吗?
“拓扑绝缘体的电子结构具有拓扑的性质,符合我们最开始运用磁场限制高温。且拓扑绝缘体内部的电子是绝缘的,表面的电子是导电的。”
陈灵婴的脸上带着浅淡的笑,只是这笑更多是因为礼节,她的眼里更多的是冷肃,她在诉说她的想法,也同样在宣告她的规则。
“对于核反应堆的材料选择灵感就来自于此,两种截然相反的性质统一地表现在一个材料的两个方面,由于材料的表面总是存在的,因此不可能通过剥离将表面的导电层去除,这一点我在后面会提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