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走进来一个人,“陈教授,这是您下个月的课表,我放在您桌上了,您是打算自己上,还是交给助手?”
陈灵婴有一个助手,是从德利涅子爵那里薅过来的,她接过课表看了一眼,说是一个月的课表,其实一礼拜只有一个午的课,
“我自己去吧,谢谢。”
将课表上的几节课记在手机的备忘录里面还设置了提前一天的闹钟,陈灵婴这才接着静心下来看论文。
从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再往后,陈灵婴就再也没见过她的三个学生,平时有一些他们不懂的问题都通过邮件来交流,陈灵婴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毕竟她当初也是这样和萨奈克教授和德利涅子爵交流的。
但是如果是其他导师或者学生,大概率导师会收到投诉且学生会被导师夺命连环call。
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是“托卡马克装置”。
因为核试验的重点就是要实现一个磁力约束的,所以一个能产生足够强的环形磁场的装置就显得非常重要。
而这种装置就被人们成为“托克马克装置”。
苏维埃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成功建造了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
但前人所做出的成就往往是今人所不能理解的,就像我们认知里1+1就是等于2,而在一般情况下一百摄氏度的水烧开了就是会冒泡沸腾一样。
而使得“托克马克装置”中输入装置的能量远远小于输出的能量,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能量增益因子Q值是在实验结束后报告上面必须看到的一个熟知,然而数千个科学家研究了十几年也没有看到这个Q值,就算是第一次被人类检测到的Q值,也仅仅只有十亿分之一。
这个数真的很小很小,却是“托克马克装置”里迈出的史诗级的一个大跨越。
而华夏之所以能在目前,在核聚变领域占据优先地位,则是因为苏维埃在赠送的“托克马克装置—HT—7”。
一个“超脱马卡克装置”。
在旧有设备的技术上将线圈替换成了半导体,解决了大电流和损耗的问题,可以说目前华夏只有这一台“超脱马卡克装置”,其他的都是“托卡马克装置”和“准超脱马卡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