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大鱼化为龙,男皆为王女为公,问在何所洛门东。生疑应太史鱼遵,杀之。
坚结英豪。吕婆楼荐王猛,坚三使聘至。遂弑生,坚称天王,子宏为太子,猛为丞相。
戊午旱,有司奏有僧名涉,立能致雨,坚请祷。涉登坛念咒,俄而一龙飞下钵中,雨辄如注。坚就钵观之,游泳如鱼。涉复咒,龙忽飞去。涉曰:“僧人道友甘始更有神术,可试之。”坚召至逊坐,始令取双鲤,一掺药少许,同投沸膏中。其有药者,奋尾鼓腮,游行浮没;无药者已熟而可啖。坚大称奇,皆尊待之。
小主,
始善行炁,而不饮食,服天冬,而行房术,得容成玄素之法,未几与涉辞去。坚得邓羌、张蚝,皆万人敌,俟燕晋之隙。
燕主隽梦石虎啮其臂。庚申春,隽疾殖,太子玮嗣,恪为太宰。晋以谢安为司马。安四岁时,桓彝叹为非凡儿,寓会稽,与羲之、戴逵、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常往临安东山坐石室临谷,悠然叹曰:“与伯夷何远!”许迈采药西山,与论神仙事,遂相契焉。
支遁神理秀澈,年二十五出家,与师共论物类。遁谓:“鸡卵生用,未足为杀。”师不能屈,寻亡。见形投于卵,壳破雏行,顷之俱灭。遁感悟,乃蔬食终身。后隐于姚山,每讲肄善标宗会,而章句或有所遗,为守文者所陋。复住吴之支硎,人遗其白马苍鹰,爱而蓄之。居剡之沃州山,有人遗双鹤,遁任其翮成放去。遁时为法师,讲《维摩经》,众无以历难,戴、许、王、谢十八人与之游。
安兄奕为征西司马,卒,遁谓安曰:“今当出矣。”温慕安名,请之。
卒酉夏,帝崩,无嗣,立琅琊王丕,雅好黄老,辟榖炼丹,以冀长生。
十一月,秦有凤凰集于东门,坚召王猛、苻融密议,亲为敖文。一大苍蝇穿牖集笔端,驱之去。俄而长安市中有青衣小儿大呼“今日官家有赦”。境内哄传。有司奏请,坚即颁赦。
壬戍春,晋建元隆和。桓温既有异志,闻蜀人王见得秘授天文,召至问曰:“卿识国运若何?”见曰:“世祚方永,未必便终。”温不悦,与绢一匹曰:“卿可自裁。”见疑令自尽,闻习凿齿仁厚济人,乃往求救。凿齿曰:“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戏君耳。”见明日入辞,温笑曰:“昨忧君误死,今是误活。徒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听其去。
释氏道安,早失覆荫,为外兄孔氏所养。七岁读书,再览能诵。十二出家,神性聪敏,而形貌甚陋,不为师所重。后之市启师求经,与辨《意经》一卷,可五千言。安赍经就览,暮归以经还,更求余者。师曰:“昨经未读,今复求耶?”答曰:“即以开诵。”师虽异而未信,复与成具《光明经》一卷,不减万言。暮复还。师执复之,不差一字,始大惊嗟。安以释为姓,复游学至鄞,而佛图澄事为师。及石氏将乱,安与弟子惠远等四百余人渡河南游。夜值雷雨,乘电光前行,得一人家,见门内有系马桩,桩之间悬一马兜,可容一斛。安使徒呼林伯升。伯升谓是神人,厚相赏接。弟子问何以知,安曰:“两木为林,兜容百升也。”既达襄阳,诣温幕府,见一人迥然,问其姓氏,曰:“四海习凿齿,公何不识?”问安法号,对曰:“弥天释道安,君岂无闻?”相对大笑。引见温,待之上宾。
温闻瞿硎先生隐文眷山,年高有道,造访之。见其披鹿裘坐石室中,叩以当世事,答以不知,神色蔼然无忤。温命伏滔作赞而返。
癸亥,改元兴宁,王述表加温为大司马。温用述子坦之为长史,郄惜子超为参军,王导子珣为主簿,谢奕子玄为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