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赵威伯楫脯款友 钟离权灯引逢师

三教同原录 浮黎君 2809 字 8天前

近视之,一胡僧鬅头拂额,体挂草衣,垂头趺坐于灯下。

权牵马,叉手告以失利之故。

僧起身携权引行数里,至一村庄,指曰:“此少阳君成道处,可息于此。”遂揖别。

权未敢惊动庄中,屏息立俟。

良久,闻人语云:“此必碧眼胡僧饶舌也。”

权侧目视之,一老人披白鹿裘,扶青藜杖,抗声而前曰:“来者非汉将钟离权耶?”

权应曰:“是。”

老人曰:“汝何不寄宿山僧之所,而顾衰朽?”

权大惊,知是异人,是时方脱虎狼之穴,邂有鸾鹤之思,即伏拜哀求度世之方。

老人不吝,慨受以长生真诀及金丹火候、青龙剑法,令退去。

权拜受,请问姓氏,老人辞以再会方知。

及问山僧之名,老人曰:“黄龙诲机也。”

权告辞出门,回顾庄居,忽不见。

权念兄简在朝,恐为己得罪,乃奔回洛阳,潜入兄府,泣诉以兵散败回。

简慰曰:“休矣。今梁氏肆恶,朝政日紊,我久不欲立于乱邦。弃此微禄,若残羹耳。”

遂同权洁身避入华山三峰。权以所得之道,授兄参悟,自改名觉,字寂道,号和谷子。

乃束双髽髻,衣槲叶,自称“天下都散汉”。

东游泰山,遇华阳茅真人入朝东岳,伏道拜迎,求其道要。

茅君扶起见载,至山宴饮,谓之曰:“子之根气深厚,非比凡流,何愁真道难得?”

茅君即以李真多所授太乙刀圭火符之诀出传,谓之曰:“学仙者以阳气为主,子当号为正阳。”

及闻上仙王君在山,因请一见,即是山庄老人。

玄甫复传以贞元永命之秘,于是洞晓玄玄。

退而云游至鲁,居邹城年余,入崆峒谒见老君,赐号曰云房,出丹药食之。

后于紫金峰会见四皓,始知本师是东园公,诲机是夏黄公所化也。

四皓各奉以玉匣秘藏真诀。

云房归华山,见兄简所授真诀炼就,遂共服金丹,便能升天入地。

云房常于晋州羊角山驻足,欲以道德度世,遍访有缘。

时四皓复聚一处,为禅为真,游行江淮之间。

有淮南华子期,觑四人貌服奇古,必是神人,窃尾其后,直至闽地汉兴山中。

东、夏二公同绮里飞升天柱大王峰,往会司命魏真君。

邀入玉清洞筵宴,谈及各处风景,真君亦欲遨游尘寰。

子期乘舟里独留山岩,奔往哀求其道,愿拜为师。

先生曰:“我辈行踪无定,聚散不常,从往何处去?我怜汝有心,来意诚笃。

授汝隐仙灵宝方,一曰伊洛飞龟秩,二曰伯禹正机,三曰平衡方。此皆修道之阶梯,汝且奉之,终当度世。”

少顷,三皓至,子期避去。

先生复游檇李,爱东门朝市,遂留寓数年,三皓已自他适。

子期遂于汉兴山洞依方修炼,果能日以还少,一日能行五百里,力举千斤,一岁十二易其形,十易其皮。

后复遇先生,因茹芝归山,复服以成丹,携之仙去。

初,魏子骞别大鱼姬,同张湛暂游人间。

商所向之处,张君常于邯郸寄足,因劝魏君北游。

魏君欲托体以为行乐,张君曰:“愿从。”

至巨鹿南山,有一殷姓贵豪,好善积德,暮年无子,行善之心愈笃。

魏君于是降投其家。

殷母有孕,临期产下一儿,便开目视母大笑。

母怖惧,以为怪,欲弃而不育。

邻家张母亦怀孕,将产,梦有大冠、赤帻数人守护殷家儿,言:“司命君偶来降此,汝能谕彼善抚无害,后日当报汝恩,使汝子木羽得仙。”

邻母至明,即往殷家探视产妇,告其所以,殷翁夫妇即爱养如珍宝,取名司命。

未几,邻母亦产一儿,遂字为木羽。

司命年十五,殷翁急欲延嗣,即与之婚配近处秦氏之女。

明年,双生二子。

一旦,有车马来迎,司命登堂拜别父母,曰:“儿闽中魏真君也。为翁仁厚,故来假馆。

盛蒙恩养十六年,无以为报,特广衍翁之嗣续耳。儿去后,慎勿悲念,只以二小子为顾可也。”

谓秦氏曰:“卿有仙骨,可随归玉清。”令同坐乘舆。

殷翁、殷母涕泣送别。

司命过邻家,呼曰:“木羽来为我御!”木羽即张湛也,遂俱去。

邻母孤穷,常悲怨。

张君暗令鹳雀旦旦衔二尺鱼一尾,置母户上。

母自此有赖,日食其半,留其余以供明日,常积而卖之,或易薪米度日。

司命君归晤大鱼姬,言:“梁冀谋陷忠良,朝臣咸畏其荼毒。”

姬曰:“予必有以报之,少为汉家泄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