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之三年,为人治病,决生死,多奇中。
弃官挈家隐于云门山,疗人疾苦。
其后,检得一种子方,遂合服之,五妻连生二十七子。
余药施于四方之无子者,使宗祀不绝。
乙亥秋,丞相张相如薨,以北平侯张苍为丞相,秦时为柱下史,颇知《易》理,高帝令定岁日章程。及为相,欲较明律历,募致深通《易》理者。
鲁人公孙臣,顷公之后,少从申公游习邹衍德运之学,上书陈五行之德,帝王相承传《易》。方今水德王,时应有黄龙现。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
帝命与丞相议之,苍曰:“推今水德始明,何应土德?”
丙子春,陇西守奏有黄龙现于成纪,帝召公孙臣美之曰:“果如卿言。”
乃以为博士,使申明土德之事,改成纪为天水郡。
赵人新垣平,以望气方术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彩,前祀五帝中,黄帝二,而无赤帝。如五帝并修,则玉英现。
帝遂立五帝庙于渭阳汾阴,易一黄帝为赤帝。
丁丑夏,帝亲祀渭阳五帝庙,以垣平为上大夫。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议巡狩封禅事。
淮南王长二子来朝,帝以安袭淮南王,勃为衡山王,赐为庐江王。
戊寅夏,新垣平言于帝曰:“阙下有宝玉气。”令伺之,果有献玉杯者,旁刻曰:“人主延寿。”
帝传示群臣,赐平金百斤。平又言候日当再中。命天官候视,奏云:“日已过午西昃,复退度中天。”顷之而西。
帝大悦。诏以十七年更为元年,是为后元。
是秋,垣平复言汾阴有金宝气,意周鼎当出于洒水。
帝命治庙汾阴以祀鼎,令发卒入水求之,果于汾水得一鼎,重式如故。
公孙臣察其文,独指为伪。言夏鼎作钟鼎篆以记,今汾阴鼎篆与玉杯篆同。
帝以杯证之,果同,令诛平,益重臣之识。
张苍自知不及,乞归故里。苍年老无齿,置乳妻十数人,每食尽饱。妾以百数,曾孕者不复幸,生子众多,年八十余尚居相位,耳目精神过于年少。年百余岁而卒。
帝以淮阳守申屠嘉为相。
后二年夏,帝患脾泄,久不愈,命求卜者。
有沛人卫平,少从高帝起义,官拜都尉,年近八旬,矫健若壮,奏云:“东阙下有卜师呼子先,字迂老,汉中人,寿百余岁,尝云随恒山偃公学卜,能断人休咎。与臣善,可使卜之。”
帝召至,命太子暗祝其事,令卜于殿右。
子先捧龟端视曰:“乡兆相生,帝病无咎。但得宗姓一人治之立愈。”
帝问刘氏诸侯王曾有学轩岐术者否。赵王遂言:“邯山有医士刘京常入城疗病辄愈,复能为人祭天延算。言与帝室有亲。”
帝命轻车往召。京即孝惠庶子就,朱仲携至赵地,令从邯郸张君学道。湛不欲教,仲言孝惠之仁,乃授其祝由科医术。
仲又与云母朱英方,人服一丸,延寿十纪,但期得黄金千斤始成。
张、朱二君既去,子就乃去“尤”傍改名京,字太玄,独居邯山峰顶,时有紫云覆盖,因名紫山。后许负望气至,复学其相术。
应召入宫视疾,见帝长揖不拜。索水一瓯,以二指空书一符于水,进帝饮之,便觉神气清明,泄泻立止。
明日,帝即临朝。
时河内守周亚夫入朝问安,与嬖臣邓通同侍帝傍,刘京见而讶曰:“二公贵宠必隆,他日皆当饿死!”指其口曰:“为其法令纹入口也。”
亚夫怒其廷辱,欲击京,帝止之。留京入宫,欲用为侍中,京不愿,乞归紫山。帝赐以黄金千斤,问何宗支,京云:“问会稽朱仲便知。”乃领金回,修药服食。
帝问左右曾有朱仲否,有老内侍曰:“高后时,献三寸珠者名朱仲,云在会稽。”
帝下书征聘,不知踪迹。
邓通闻京之言,私请于帝,帝曰:“富贵在朕,何忧饥饿耶!”赐以蜀严道临邛铜山,使得自铸五铢钱,用度无穷,通遂鼓铸于泌阳山上。
帝命礼金帛酬卜者,子先不受。
临去,呼长安市酒家妪曰:“日饮汝酒,不取我钱,无以报汝,今早卜有中陵王萧君召我为太华仙官,应与汝共去。”
妪留子先宿于堂。
黄昏,果有人持二茅狗至。子先呼妪速起,与一茅狗骑之,化龙飞起,同上华阳山去。
是夜风雨满城,平地水盈尺许。山下居民亦闻山上大声言,子先、酒家母至矣。
二处皆闻于帝。
由是帝知世不乏仙,乃躬修玄默,恭俭节欲,国政之暇,常读《道德经》,不能析解。
闻有一老结庐于河滨,自称河上公。
后二年,帝遣使赍经所不解处往问,使者敬述帝意,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
使者复命,帝即东幸河滨,造庐请问。
公闭目端坐,二侍者旁立,不迎不答。帝微愠曰:“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何乃高乎?富贵贫贱,朕得生之。”
公拍掌大笑,坐跃而起,舟冉出户,如云之升去,比百丈,二侍随起,止于玄虚,俯而言曰:“余今上不在天,下不居地,何臣民之有,而能使余贵贱乎?”
其声如洪钟,帝始知为神人,稽首礼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