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隗氏指明三一 轩辕帝始着内经

三教同原录 浮黎君 2414 字 8天前

帝问盖天之说于容成。容成对曰:“天体圆,地体方。天在地外,水在天外。天行于水中,形如鸟卵。天包地如卵白,地在天中如卵黄。非喻言也,实理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南北有枢纽旋转,斜倚地中。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半,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半,两极之中处为赤道,如带系天中。日月星辰俱斜转,上下为昼夜,出入赤道为冬夏。天地皆中高四下,日月环行其旁。北极为天顶,中国偏在南。斗枢两旁为天之卯酉,乃人间之寅戌也。不则日行南半何迟,而后半何疾?此理最为明了也。”帝谢教而退,心中犹豫。

明日往见天师,具述其说,因问:“天之居上,地之为下否乎?”

岐伯对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帝曰:“说有悬乎?”

岐伯曰:“大炁举之,夫天地万物皆一炁耳。天清地浊,阴阳错杂而成形者为万物。凡有质有相,能动能静,无非炁也。人但知在虚空者为炁,不知此厚重之物如浮舟,然宕系虚空,亦皆炁所载也。万物法天地而生,人身宛尔一小天地,炁血即身之水火也,藏府即身之五洲也。炁血自能荣卫,水火何由灭绝?藏府各安部位,大地岂至下陷乎?是以医道通于天,天人一体故也。”

帝抚掌称善,尊容成子为天公,命作盖天之式,以象周天之形。又综六术以定炁运:

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

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己亥厥阴风木

天道既已发明,帝问鬼臾区等五人所占日月星辰之体用如何,鬼臾区对曰:“二仪之悬象着明,莫大于日月,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六分之一,地广二百四十二分之一。

日者阳精之宗,月者阴精之宗。日喻之火,月喻之水,火则外光,水则含景,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

众星被耀,因水转光,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星微月过则食。

日之薄地,其明也,繇暗视明,明无所屈,是以望之若火;方于中天,天地同明,繇明瞻暗,暗还自夺,是以望之若水。火当夜而扬光,在昼则不明也。月之于夜,与日同而差微。

星则不然,强弱之差也。众星布列,其以神着,有五列焉。

斗有七星,故与二十八宿为三十五名。一居中央,谓之北斗。动变挺占,实犹王命。布于四方,谓之列宿。日月运行,历示吉凶。五纬经次,用告祸福,天心可见矣。

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微星之数,庶物蠹蠹,咸得系命。不然,何以总而理诸?

夫三光同形,有似珠玉,神守精存,丽其职而宣其明。及其衰也,神散精致,于是有陨星奔坠,所至为石。

其光耀焕然而常动者七,日、月、五星也。周旋右回,天道贵顺也。近天则迟,远天则速。行则屈,屈则留回,留回则逆,逆则迟,迫于天也。行迟者觌于东属阳,行速者觌于西属阴,此日月配合也。

摄提、荧惑、地候见晨,附于日;太白、辰星见昏,附于月。三阴三阳,参天两地,故男女取焉。

方星巡镇,必因常度。苟或盈缩,不逾于次,故有列司作使,曰老子四星、周伯、王逢各一,错乎五纬之间,其见无期,其行无度,实妖经星之所,然后吉凶宣周,其详可尽矣。”

帝复问:“历数、上下周纪,其可数乎?”

区对曰:“善言历者,务求炁与象。不善言历者,数而已。夫炁与象,即理也。二者相符,而后得其全。盖理者数之本,数者理之验也。”

正是:抱襟笼宇宙,相对恣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