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秦子瑜报以微笑。
他现在也是大名人了,诗仙的身份暂且不提,诸生中口口相传一则流言——秦司业出品必是精品。
凡是听过秦子瑜讲课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散布着,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心中树立起了秦某人‘为人师表’的高大形象。
崇文厅。
国子监祭酒,朱佑国静静地看着书,听到有人敲门,抬头瞧了一眼便将书合上。
“朱老,好久不见。”
秦子瑜笑呵呵的说道。
“是啊,秦小友是大忙人,依老朽看来,你这司业也不用当了。”
原本要一周两节选课,秦子瑜倒好,任职一年多的时间里,总共就来了五次。
奇怪的是,明明人影都见不到,其在国子监反倒成了传说中的人物,名声是日益渐增,连他这个祭酒都比不上。
“嘿嘿,朱老说笑了,晚辈能在您的手下做事是天大的荣幸啊!”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秦子瑜看出来朱老是在发牢骚,旋即一通马屁拍上去。
“哼。”
果然,朱佑国虽然还拉着张脸,但是心情稍微好点了。
“秦小友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有什么要求我办的?”
“要不说姜是老的辣呢,晚辈这点小心思全被您给看出来了。”
秦子瑜竖起大拇指,毫不吝惜夸赞道。
“有事快说,老夫没时间跟你在这儿胡闹。”
朱佑国笑骂道。
“朱老,晚辈刚来的时候您问过——吾辈学是为何?晚辈当时回答您,读书人应该把‘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一生志向,而今大周外敌来犯,晚辈想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秦子瑜认真地说完一席话,随后拱手道,“希望您向陛下为晚辈说道说道,给个一官半职,我会让世人看看读书人和平时舞文弄墨,家国有难亦可提剑沙场!”
“嗯···那你为何要老夫找陛下,自行参军便是。”
朱佑国深深看了少年一眼,疑惑道。
“您也是饱学之士,想必知道,朝中若是无人靠山,在军中从小卒做起将有多重阻碍·····”
剩下的话秦子瑜没有明说,朱佑国并非腐儒,他亦明白有些努力在权力面前是无用的泡影。
“好,老夫会去找陛下说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