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谁给了一把刀

不过双方的对射并没有持续多久,实际上,在「阿莱奥尔克号」陆行舰瘫痪后,三座城防炮的打击就要了它的老命。

其中,三号炮塔精准的一次射击命中了它的油料库,战舰从中间爆燃出一团巨大的明黄色火球,彻底撕裂了战舰,陆行舰就好像被拦腰打断,无数灰黑色的零件和灰烬被抛掷到半空中,伴随着那里卡西米尔人的混乱声。

对于陆行舰这种华而不实的兵器,李澄早就有自己的评价——毫无意义,愚蠢至极。

他不明白为什么泰拉人要采用这样一种最低效无力的方式制造装甲单位,而在实战中的效果并不优秀。

首先,是吨位浪费问题,陆行舰的吨位浪费相当严重,几乎到了任何优秀的性能都无可弥补的程度。

建造一艘陆行舰所需的优秀钢材和零件打磨都极为苛刻,可以说制造一艘陆地战列舰的花费极为惊人,同时它内部的大量零件也都需要另外配备型号,重复使用率较低。

陆行舰普遍装备的200-400mm口径的火炮确实可以称得上无敌,地面上任何单位都不是几门三联主炮的对手。

然而,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一把长刀只需要打磨到适宜的锋利程度便可以作为军刀投入使用,但是这个锋利程度每增加一些,所投入的人力时间和成本就会成倍增加,但实际起到的效果却没有明显差别。

所以一般古代行军打仗不会对每把军刀的要求过于严苛,只要能砍死人就行!节省下来的开销就会用于其他方面,比如提升着甲率!

同样的,现在泰拉世界的陆行舰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装备巨炮需要庞大的移动基座,为了打造陆行舰这种超大型装甲地面单位,而多出来的数百吨重量的装甲将不得不使用更为复杂昂贵的引擎马达组,而为了增加这些防护,配备这么成本高昂的引擎属实让人心疼。

由于使用了强劲的发动机,那么接下来要不要采用更好的传动装置和悬挂呢?既然重量超标,那么舰体底盘是不是也要增强加固一下?不然岂不是太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