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早饭的间隙,阳光透过橡胶树晒在身体上,有些温热,为这平凡的早晨增添几分暖意。
池雨微静静地咀嚼着馒头,耳边是几位老知青的低语,她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农场的日常。
“咱们农场啊,橡胶树可是金疙瘩,你看那边,还有一片橡胶树苗呢,里面套种着花生、黄豆,这可是当初我们来农场时种植的。”一位老知青喝口水,眼神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熟悉与热爱。
池雨微闻言,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感慨。
这个年代的劳动人民,虽然面对着自然条件等的种种限制,亩产量始终难以大幅提升,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对增产的追求。
每一点空地都不浪费,每一份努力都凝聚成对丰收的渴望。
“幸好咱们农场没河流,种不了水稻,不然那两季的水稻种植,可真是能把人累趴下。”
另一位老知青接过话茬,语气中带着几分庆幸。
当初他跟另外几位相熟的知青一起下乡,他被分到南田农场,其他人分去了别的农场。
每到水稻成熟收割的时候,那真是苦不堪言,更何况他们那会儿刚下乡,农活都不太熟练。
活又重,天气又热,一天下来,累个半死。
水稻田的辛劳,他们是再清楚不过,相比之下,南田农场的日子虽然同样辛苦,但也算是有张有弛。
旁边老知青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南田农场的橡胶园上。
“咱们这里的橡胶园,一眼望不到边,从四月尾开始,半夜割胶的日子能持续到十二月份,活儿多得是。”
话语中既有对繁重劳动的感慨,也有对这片土地深深的依恋。
农场领导的安排倒是挺人性化的,割胶的辛苦与地里的农活交替进行,让知青们不至于太过疲惫。
池雨微听着这些,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来到的是南田农场。
“新来的吧?以后你就知道了,咱们这些知青,刚下乡那会儿啥都不懂,手笨脚拙的。
但时间长了,一个个都成了行家里手。”老知青们的话里充满了对后辈的鼓励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