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分粮食

村长讲了一些分粮食的规矩,按照夏收的那次分粮食之后,到今天的的工分。

这个工分是记分员和会计计算好了的,前几天还挨家挨户的对过工分,让每一家确认之后签过字的,也就不会出现什么误差纠纷的。

今天能够分到多少粮食,就得看你这半年做了多少工分,然后减去你向村里借的钱和粮食,然后剩下的就是今天能够分到的钱和粮食的数量。

听完了村长李忠义说的,李建业觉得他今天基本上就是来打酱油的。

他们家的工分构成是他和老妈的,再就是加上弟弟和妹妹打猪草的。

李建业是李喜娃找李忠义说安排的,按照壮劳力给的工作量,一天10工分,一共干了100天,就是1000分,老妈赵二荷一天7工分,,一共就是700工分。

李建设和槐花,两个人打猪草,一共就是200分。

全家辛苦半年一共加起来1900分,按照1分5厘一个工分算,他们家工分兑成钱是28块5毛钱。

这个还只是算的工分钱,并不是到手的。

像是李建业他们家,之前赵二荷和李保家离婚了,除了李建业从年代杂货铺里面购买的粮食。

赵二荷前后向村里借了200斤的玉米面,玉米面的价格是按照7分钱一斤算的,最后念到赵二荷的名字,他们全家四口人辛苦的弄半年,扣除借的的粮食,这个时候全家一共只剩下14块5毛钱。

14块5毛钱按照实际情况,根本就不够他们一家四口撑到夏收分粮食。

所以,他们家的饥荒就会越扯越大。

李建业这样计算,还只是光算了粮食,像是油盐,买一些其它的生活用品,这样就还有开支,这个钱就更加的不够了。

这也是为什么,靠山村在跑山的季节会压缩时间,抓紧干活,用省出来的时间,鼓励大家跑山。

跑山去采山野菜,你就可以能够挣到一些现钱,手里就能够有一些活钱。

有了钱,在这个时候能够做很多的事情,就向我之前曾经说过的,靠山村的长子都是能够接受教育的,大多数能够坚持到初中毕业,都是能够读到初中毕业的。

这也是,为什么李喜娃他们家,对自己母子四个那么恶劣,但是李建业还能够顺利的初中毕业的原因。

这个时候,初中毕业,要么考上中专,要么去读高中,要么回家,不过这个时候的中专很难考。

因为中专毕业了之后就会被分配工作,高中毕业了,要读大学才有工作。

所以,一般情况之下,家里不准备,让孩子读书的和没有考上中专的基本上都回家了。

外面实在是太冷了,李建业直接领了50斤的玉米面,14块5毛钱,就剩下了11块钱。

领了钱,拿了分的玉米面,李建业背着粮食就赶紧的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