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人见状,也纷纷跟着附和。
“既然众卿都无异议,那么此事便这样定了。”我说到这,略作停顿,忽而话峰一转,“只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哀家担忧夜长梦多,恐生变故,所以,择日不如撞日,从今日起,弘儿就是我大汉名副其实的皇帝,至于登基大典,择日后再办,众卿认为如此可行否?”
此言一出,众人又是一阵骚乱,没有人出言反驳。
我的目光掠过众人,最终停留在某处,唇角勾起一抹审视微笑。
刘章见状,连忙垂眸,躲过我的目光。
最佟,他还是出列站了出来,恭敬道,“臣认为可行,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臣赞同。”
他的表情依然很谦逊,依旧是那个事事为我考虑的好孙儿。
我的面上露出满意笑容,可心里对他的防备丝毫未减,如溪说得对,刘章的嫌疑也很大,人心难料,不可尽信。
刘章再次拱手,高声恭维道,“太皇太后圣明。”
我的笑容更深。
众大臣见此,齐呼道,“太皇太后圣明。”
声落,我认为时机已到,“众爱卿,哀家还有一事宣布。”
我环视着众人,“众所周知,上将军吕台于二年前为大汉劳心劳神,最终一病不起,撤手人寰,哀家深感痛心,趁着今日商定新帝的好日子,哀家决定追封吕台为肃王。”
此言一出,高台下又一次一片哗然。
但是由于追封已逝吕家人为王,已有先例,反对无效,众臣便也没出列劝阻些什么。
“另——册封上将军吕产为吕王,封地待定;册封吕禄为武信侯。”
我的威严且不容置疑的声音再次响起。
吕产、吕禄应声出列。
群臣则再次咋舌。
须臾。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臣出列,谏言劝阻道,“太皇太后不可呀,高祖曾与群臣杀白马喋血为盟,有言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您追封逝者为王,臣不敢有异议,但是这次您册封的是还在世的人呀。”
这位老臣是三朝元老王陵,现为右丞相,声望颇高。
丞相分右丞相与左丞相,右为正相,左为副相。
我冷淡地扫了王陵一眼,“若哀家非要如此,右丞相又待哀家何?”
王陵垂首低声道,“臣……臣不敢。”
他似乎正暗忖琢磨着该如何劝阻我打消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