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徐爸的支持和不吝赞美徐祯祯还挺意外的,不过想一想也就明白了,这根本就是在哄小孩子嘛,其实心里并没有把她的话当真。
是,徐国庆一向很开明,对新鲜事物也表现得很包容很有兴趣,在教育孩子上面更不是循规蹈矩的人,跟村子里大多数动辄拿拳头棍棒教育孩子的男人一比较,他简直就是楷模般的存在。
小时候的徐祯祯还不能深刻明白这一点,还时常因老爸的暴脾气而心生怨怼,直到结婚有了孩子,才晓得当年的自己跟妹妹有多幸运。
她们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孩子,且生在那样相对闭塞愚昧落后的农村大环境里,而遭遇来自父母家人的性别歧视和区别对待。
相反,因为表现出来的一点点优异,还得到了他们真心的夸奖和重视。
哪怕条件有限,徐国庆对徐祯祯姐妹的培养也是尽了自己最大心力的。
从有记忆起,身边的小伙伴们还在流鼻涕玩泥巴的时候,徐祯祯就拥有了自己第一本儿童书,后来陆陆续续又拥有了各种各样的画册子,二十四支一盒的水彩笔……
可要说到打工,说到赚钱,徐祯祯知道她爸内心并不以为然,毕竟——
“打工赚钱是大人的事,小孩子来凑什么热闹?瞎折腾,天天想起一出是一出!还打工赚钱?玩儿还差不多!”
徐祯祯都能猜到她爸心里的潜台词。
不过没关系,她会用行动和结果告诉他们自己是认真的。
“时间不早了,爸,我们走了。”徐祯祯当机立断跟徐爸告辞,再不走,好位置都没有了,她得赶紧先把摊子支起来。
徐国庆抬腕看一看表,“我九点还有个会,这都八点四十了,行,你俩去吧。”
徐祯祯赶紧收拾书包,“爸,我把车放你这儿,中午来骑。”
“行,中午咱出去吃,把你妈跟建红她妈也叫上。”
眼看她们要出门,徐国庆又叮嘱姐两个,“集上人多,你俩别走散了,找个人少避风的地儿……”
“知道啦!”
徐祯祯拉着徐瑛瑛出了门,取下车上的小马扎很快走出了供销社大院。
“姐,咱把摊子支在哪呀?”徐瑛瑛问,看起来比徐祯祯还兴奋。
要人流量大,还要不影响她画画——
徐祯祯环顾四周,这个点,大集上已经上满了人,尤其供销社门前这条主街上,差不多已经人挤人,人挨人,街道两边大树底下占满了卖货的摊位,赶集的人沿着货物摊子一边低头问价,一边夹在人流里一点点往前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