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她家上辈子的这些邻居们呐,一个赛一个的,绝了。
也就她爸她妈一对傻子!
对了,还有她!
回到家,林满秀已经把饭做好了,一个肉炒茄子,一个凉拌黄瓜,一把洗干净的小葱,娘三个拿饼卷了葱,就着早晨的凉粥把盘子里的菜都吃光了。
问清了哪天开学,需要准备的东西,林满秀也就撒手不管了。
喂了鸡,又喂了猪,给兔子添了水,林满秀上了东屋的炕就歇下了,不到两分钟,留在堂屋收拾桌子打扫卫生的徐祯祯就听到了她妈的呼噜声。
林满秀一直有午睡的习惯,不睡不行啊,太累了。
地里的农活儿就是这样,哪有轻省的,也就是林满秀身体好,打小做惯了这些,不然换成徐祯祯,早就累瘫巴了。
徐祯祯不想她妈这么辛苦,累死累活一整年,年底一算账,根本就是白忙活,尤其往后几年物价一涨起来,啥啥都死贵,就粮食原地踏步便宜的厉害,在土坷垃里忙活来忙活去,连个化肥钱都未必能挣回来。
有什么其他赚钱的好法子吗?不这么累还能赚到钱;或者跟这个一样累但能赚到钱?
收拾完家务徐祯祯回到东屋,打开写字台的抽屉——当初这写字台还是她跟她妈一起拿板车推了家里的木料去村里木匠家打的,木匠的效率太低,一个写字台,一个电视柜,一张床,磨磨蹭蹭打了得有小半年,把徐祯祯巴望得呀,不说望眼欲穿,也差不多了。
从抽屉里掏出两个封皮半新的笔记本子,徐祯祯翻了翻,把日记本留下,另一个记课堂笔记的重新放回去了。又从文具盒里找出一根圆珠笔,徐祯祯在桌前坐定了。
要挣钱不光因为她妈太累,还因为她爸马上就要下岗了。这个家不能像上辈子一样在她爸下岗之后就断了顿儿。
徐祯祯想的是,还要给她爸挣出一笔创业的启动资金。
上辈子徐爸下岗后,曾经跟他的同事合伙儿开过一家小店,店在县城,具体卖什么徐祯祯不知道,因为很快就没了下文。
那时候徐爸还在闹着讨说法,去县里讨,去市里讨,甚至联合老伙计们去省里讨,根本就没时间经营小店。
无奈找了本家的堂哥临时帮忙,堂哥没经验,又傻憨的可以,账本都不会看,叫人家骗了个底儿掉,好容易凑出来的一点本钱也都搭进去了。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