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李修离家

农家喜宝 豆豆福福 2398 字 4天前

李伯瞪眼:“为师年纪大了,叫为师消停点吧。”

他嘴上这样说,其实心里甚美很是受用,还是他乖徒有眼光,只不过......喜宝应该走出这个小村子,走出广安县,到更大更远的地方去看看才是,以乖徒的能力心性,必能有一番收获。

见喜宝在认真思考此事,他又给李修道:

“如今你已经过了院试,司马家那边来了书信,你外舅公问你愿不愿去司马家学堂念书。”

小主,

“祖父年纪大了,教导你已是力不从心,但你外舅公是当朝帝师,随意点拨,便是你的造化。”

“帝师”对于大朝国的文人们来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出于对君主制的崇拜,“帝师”这一职业带来的崇高含义相当于文人们的“文曲星”。

李修有些不愿意去,他刚从李府里面脱离出来,现在又要进入一个大家族,与司马家的底蕴比起来,李家就像一只蝼蚁,可想而知,司马家的水会更深,暗潮涌动,甚至杀人于无形。

再者说,他不想与喜宝分开。

司马家在汝南一带,离广陵甚远,离京城也甚远,这两年与赵家人一起生活,李修早已把不老山当做了自己的家,赵家的人当做自己的亲戚,若是分开,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他舍不得祖父、爹、还有喜宝。

“你外舅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你,你此番前去.....算是尽尽孝,对你以后也有好处。”

李伯是深思熟虑过的,司马家虽说分为好几派,但是作为司马家的表公子,司马家的浑水应当泼不到李修身上。

司马家学堂里面的夫子有当代大儒,现任国子监的祭酒,朝里的文官休沐回家,也要在学堂中坐班当夫子。

李修的外舅父卸任后,更是留在学堂里,给族里的孩子们启蒙,指点课业。

这师资力量,就算是把天下的书院加起来,都是比不得的,故而司马家的孩子大多都能考中进士,在朝中有个一官半职。

无数权贵想把自己家的孩子送进司马家,都求告无门,只能求而退其次,送入国子监,而国子监中的祭酒又是司马家的人,有名有姓的家族,大多都被司马家的人教过。

所以说,司马家占了大朝国文官的半壁江山,不是玩笑话。

最主要的是,司马家的名头,要比李家的好听太多了。

李修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还是不想去,他认为就算不靠司马家,他也能考上进士,只不过是时间的长短罢了。

这次的流民与秦举人之事给两个孩子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他们都想改变这个世道,贪官还未抓到,靖安再无动静,他们想破局,就得先以身入局。

在此之前,李修是淡漠的,他不像喜宝,目标明确,敢想敢做,他好像始终没找到自己想要做什么。

见喜宝这样积极向上,这样为人考虑,又充满同理心,他是不理解的,若换做是别人一直往家里捡人救人,他会觉得是多管闲事,可若是喜宝,他只觉得天真善良。

之前的李修觉得读书就是读书,做官就是做官,仿佛是因为无聊才做这些东西,大家都在做,那他做一下也未尝不可。

可自流民拦车事件与秦家事件后,他只想拥有不任人宰割的能力,可以叫家人,喜宝,都能快乐平安,叫这个世间清明。

他在那一刻才真正的理解喜宝的心情。

喜宝不管怎么厉害,都无法进入朝廷核心官场,所以她拒绝靖安当女官,她想凭借其他的路来救更多人,而他则可以叫朝廷多一位清明的好官,从而造福一方百姓。

李伯有些疲惫,平心而论,他是不希望李修进入官场的,在乡野间做个安乐的富家翁,又有何不可呢?

这个世间的坏事,就像无尽的风暴,不会因为他不喜欢就停止肆虐,也不会因为他“想”就悄然散去。

人就像一片孤舟,漂浮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上,身不由己地被巨浪推着向前,不知道身在何处,也不明了将驶向何方。

若要达成目的,那必定要有坚定地信念为血肉,至死方休的勇气为骨架,可修儿如今有了以往渴望的温情与陪伴,叫他再次割舍一切,回到孑然一身的境地,确实有些过于残忍。

两人都沉默,而喜宝自李伯说起司马家的事情就一直安安静静的听着,一句话都没有插嘴。

一时间,长生轩里的氛围凝滞,只有萦绕在鼻尖的浓浓药香,提醒他们身处何处,有些叫人喘不过气来。

“小修哥哥,”喜宝清脆的声音打破屋里冻结般的氛围:“你去吧。”

此话一出,两人蓦的望着她。

她有些怕李修觉得自己无情,有些小心翼翼的赔着笑,学着平日里李修哄她的样子哄道:“我知道小修哥哥最是才华横溢,博学多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