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山上的书房里,点着数根蜡烛,把房间映照的如同白昼。
靖安在桌前翻看着账本,神游天外。
阿更阿榆安静的伫立在身后,默不作声。
秦举人死了,留在牢里无声无息的被人抹了脖子,被发现的时候,头与身子只连了一点皮肉。
自己人里,出了叛徒。
那叛徒是皇兄给的私兵,当晚就服毒死在了牢里,叫人查无可查。
靖安想起来,之前就是这私兵对秦举人用刑,秦举人才疯掉的。
说是以为能吃人的人吃屎喝尿也不会有什么,谁知道就这样疯掉了,再用重刑就啥也吐不出来了,连自己的儿子都认不出来。
靖安也没法子,毕竟是皇兄给的人,也不能把他砍了,故而只打了三十大板叫他收敛一下。
其他的秦家人一问三不知,秦三什么都不知道,重刑之下也能听出来是为了保命胡诌的,最后被打成了一摊肉泥喂了秦家的狗。
靖安本想写信给皇兄汇报,转念一想,此举不甚妥当,就算快马加鞭,到京城也得半个月余,中间层层递进,这信不知要经过多少人的手。
何况秦举人的死就是个前车之鉴,此事不能冒出动静,现在背后的人是在给他警告。
上本折子靖安留了个心眼,没有与皇兄说账本的事情,只待自己查个水落石出再回京。
靖安有些疲惫了,想起今日皇兄给他写的密信。
今日查看审讯簿之时,阿更来报,从京城送来了一封密信。
靖安拆开信封之后,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熟悉又龙飞凤舞的字迹。
皇兄还是老毛病,洋洋洒洒地写了厚厚的一沓信纸。
嘱咐他保重身体,天冷加衣,注意安全,多喝烫水,必要时可先杀后奏云云。
靖安摇头,都多大年纪了,胡子都一大把了,皇兄还是把他当个孩子,想到这里,靖安无奈笑着摇摇头,随后想起自己在看什么,忙收敛笑意,定神去看手中的资料。
案子还没查完,身份也不能过多暴露,到现在县里的人都以为是周主簿把秦家给拿了,要自立为王,一时间人心惶惶。
还有人拿着大刀,表示要跟着周主簿一起的,把周主簿吓得将那人关了好几天,叫他冷静冷静。
大朝国举国雪灾,但只有长江一带雪旱并至,朝廷的赈灾粮没有发下来。
各地的粮仓出现了问题,圣上砍了一批贪官又陆续下发了救济银粮,怕再次被吞,便派他私下调查此事,顺便暗中监督粮食是否下发到灾民手里。
靖安带着人一路走来,发现大多数县城都下发了灾粮,虽然也被克扣了油水,但是撑一阵儿应该没什么问题,只有这广安县的狗官不作为。
靖安心火烧,赶紧又喝了几口凉茶压下去,从嘴里到肚子里一阵冰凉,他才降了火气。
低头望着手中的账本,账本的页角已经开始微微泛黄,想来已经有些年头了。
账簿的事情靖安叫阿榆不动声色的做了两份,假的放进了宅子里,真的他收了起来,贴身放在衣物里,日日查看,想找出什么蛛丝马迹,看看这些人背后到底有什么势力。
谁知道这小县城能有如此多的阴私。
本想视察一下广安县的情况,阴差阳错中,扯出了秦家的案子。
原以为是骇人听闻的吃人宴,想要杀鸡儆猴震慑一番,没想到心腹从宅子中搜出了账本,里面攀扯的人物鱼龙混杂。
乍一看看不出什么名头来,若仔细推敲,其中的内容叫人不可小觑。
账本中详细记录了大量银两的来往,这些银两的流向极为可疑,经过阿榆这十几天的暗中调查,发现上面的名字,各自牵扯了不少江北一带的小官富商。
其中最大面额的银子并未标明去向用途,只留一枚菊花印记,端正的印在账目的后面。
靖安觉得此事有蹊跷,翻看往年账簿,菊花标记出现是在三年前,也就是皇兄刚即位的那年。
这个巧合就让人不得不产生什么联想,这么多的银子,来处是个问题,不知道去处更是个问题。
靖安怀疑秦家供应着什么人,他放下手里的账本,拿起右手边阿榆查到的秦家所有的资料。
“据秦举人的老乡说,秦举人家中困苦,共兄妹六人,秦举人排行老三,剩下的都是姊妹,除去病死累死的两个,其他的都被换做彩礼用来供应秦举人念书。”
阿榆阴柔的声音响起,眼中快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
“如今家中还有何人?”靖安垂目问道。
“无了。”
靖安点头,不再多言,细细的翻动手上的册子起来。
从永乐十五年开始,秦家就开始广安县立足了,秦举人中举后次年未能考上功名。
同年中举的周主簿没有继续再考,而是跟了县令,当了一年的官差,次年被提拔做了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