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孔希学与一众儒士上朝(4)

“这些商铺,皆由朝廷严格监管,定价公平合理,绝无欺瞒百姓之举,百姓无需担忧被压价吃亏。”

“而且,为了方便百姓,银行和商铺都安排了专人引导,百姓只需按流程操作,并非难事。”

“先生,据你所见,在这兑换宝钞的流程里,究竟是哪一步出现了问题,导致百姓兑换困难,进而影响生计呢?”

老儒士听到这话,神色微微一滞,脸色瞬间有些发白,下意识地舔了舔干涩的嘴唇,眼神也开始有些闪躲,不敢直视刘伯温的目光。

他嗫嚅着,“这……这,草民只是听闻百姓抱怨,说兑换宝钞来回折腾,耗费时日,具体细节,倒也未曾细究。”

声音越说越小,透着几分心虚。

刘伯温微微颔首,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先生关心百姓疾苦,这份心意令人敬佩。”

“毕竟,百姓之事无小事。”

“若是先生还有疑虑,不妨再去银行实地考察看看。”

“若真发现问题,也望先生及时告知朝廷,朝廷定会妥善处理。”

老儒士的脸越发泛白,尴尬地拱了拱手,嗫嚅道,“是草民考虑不周,听诚意伯这般解释,草民心中已有数。”

朱标听完刘伯温的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满意的笑容。

侧身面向朱元璋,恭敬地行了一礼,“父皇,看来这位先生相当关心百姓。”

“至于江西儒士提出的科举改革问题,儿臣则是全权交由宋学士负责,还请宋学士为父皇和诸位详细阐述一番,以解众人疑惑。”

宋濂稳步上前,整了整衣冠,向朱元璋行大礼后,神色庄重道,““陛下,江西向来文风昌盛,当地的学子数量众多,他们对于科举之事一直极为看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次科举改革,他们心中有所担忧,这臣十分理解。”

“但此次改革,实乃为我大明培养更全面之才的必要之举,关乎着我朝未来的兴衰。”

宋濂微微侧身,面向江西来的微胖儒士,“先生忧心学子们多年苦读四书五经,一朝改革,前路迷茫,这份忧虑合情合理。”

“毕竟,学子们多年的心血,容不得丝毫草率对待。”

“但朝廷并非贸然行事,在推行改革之前,已明文昭告天下,三年以后才正式推行新科举制。”

“如此一来,便给学子们留出了充裕的时间去适应和学习新知识。”

“在这三年的缓冲期内,朝廷会在各地大力推广相关书籍。”

“这些书籍都是精心编撰,内容丰富且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学子们入门研读。”

“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算术格物,都有详细且易懂的讲解。”

“不仅如此,为了让更多学子,尤其是寒门学子,能够毫无负担地接触到这些书籍,朝廷特意管控价格。”

“每一本书都定价低廉,即便家境贫寒的学子,也能轻松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