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将军行在,丹羽首先来到了离岛外围的岛关处。
这里是鸣神岛进出离岛的唯一通道。
一靠近这处通道,车水马龙的景象便映入眼帘。
长长的车队排成两列,一列进,一列出,源源不断地在鸣神岛和离岛之间来回。
仅仅数月前,稻妻还面临着经济的全面崩溃,离岛对外贸易几乎中断,但今日所见,稻妻特产的精美漆器、刀具、折扇、药材却是源源不断地运进离岛,而进口自国外的粮食、布帛、肥料乃至丝绸和酒类则源源不断地运向鸣神岛。
往来不绝的车队中,不论商人还是伙计都是红光满面,畅快谈笑着。
岛关的通过效率很高,不见阻滞。
这是因为丹羽重新设计了通关方式,通过设立远国监司将所有报关流程聚集在一起。
运输队只需持有远国监司颁布的文件即可通关,甚至可先通过再报关,因为货物上下船还有一道审查。
提高效率不仅给商贾带来了便利,也变相增加了幕府的税收。
丹羽没有多看,自顾自地出了离岛,来到了外围原本的难民营处。
这里已经是空空如也。
早在秋收后,丹羽便安排好了难民的搬迁工作。冬日的海边实在过于寒冷,让难民在此过冬与谋杀无异。
先前进行民屯时,半数以上的难民就已经分散安置到了各处农场里,因此这次的搬迁工作并没有太大困难。
滞留在离岛的大多数是之前不良于行的老弱,以及工匠和码头工人家庭。
在丹羽的命令下,幕府军护送着滞留在此的老弱前往各处农场与家人团聚,工匠按门类安置到稻妻城、各处工坊的宿舍区或者踏鞴砂,码头工人则搬进了新扩建的住宅区。
视察了一圈,确定难民营已经全部拆除,并无一人滞留后,丹羽满意地走进离岛,随手买了几样年货,又转向了离岛外围新扩建的住宅区。
这里的住宅还比较简陋,基本是用夯土建成,类似新中国开发大庆油田时的干打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