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5年7月17日,芒松芒赞亲自率领队伍向大唐帝国官军投降。在陆军大将裴行俭、薛仁贵、程务挺的审视下,芒松芒赞战战兢兢地在无条件投降文书上面签字,并且还将吐蕃的各种礼器奉送给大唐帝国。
至此,吐蕃战争基本上可以宣告结束了,但天路行动还未结束。虽然吐蕃王国政权轰然倒塌,但吐蕃依然还有残余势力负隅顽抗,所以青海方面军和西康方面军以及安西军团各一部分留在雪域高原,继续清剿吐蕃残军。
西康方面军基本上没遇到什么有组织的抵抗,基本上就是在跟自然环境作斗争。渡过怒江天险的过程中,唐军官兵们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来架设永久性浮桥。甚至有的地方还要架设栈道,以备将来使用,所以方面军副大总管岑长倩就在这一路上招募了不少各族民工来帮忙修筑栈道。
方面军大总管柴哲威就亲自率领第5军团、第6军团的主力人马轻装前进,于7月18日抵达玉树地区,与已经攻克巴颜喀拉山口的刘审礼、程务忠、刘德敏率领的部队实现了胜利会师。
7月30日,在裴行俭、薛仁贵率领第1、第2、第3军团以及第31禁卫军团的部分人马抵达逻些城。程务挺带领第1、第2、第3军团的6支步兵旅,押运着吐蕃王族和贵族以及大量俘虏,并带着文成大长公主,于8月4日抵达鄯州。安西军团的3个战斗旅1.5万官兵于8月6日返回安西行台的驻地。第4、第5、第6军团也沿着唐蕃古道继续进军,于在8月8日赶到了逻些城。
由于失去了统一指挥,吐蕃王国残余的抵抗势力犹如一盘散沙。经过一番扫荡,吐蕃的抗唐武装势力在9月17日向大唐官军投降。
吐蕃战争结束后的4个月内,大唐帝国在青藏高原的几个适合农业的地区增设了总共4个正规州,也就是逻些府、江源州、河隍州、河源州;并在林芝、日喀则、那曲、玉树、昌都等地区设立羁縻州。大勃律、小勃律、白兰、羊同、象雄、泥婆罗、多弥、党项、东女、苏毗,这些小邦国或者部落联盟皆成为大唐帝国的臣属。
很显然,逻些府的州政府驻地就是逻些城!
开天5年10月3日,裴行俭、薛仁贵率领第三批踏上回程旅途的部队,离开逻些府。只留下了第6军团驻扎于逻些府、昆仑山口、那曲草原的三处营寨。尤其是逻些城,驻扎了1个骑兵旅,1个步兵旅,1个侦察团和游击团。1万唐军承担逻些府的防务。
......
吐蕃战争落下了帷幕,转眼间到了金秋时节。
傍晚时分。
紫宸殿的鎏金屋顶上,李安乐独自一人仰望天空。
望了望眼前这片略微充斥了一些尘埃烟云的天空,她又往龙首原北面的旷野看去。由于龙首原地势较高,而且紫宸殿坐落于龙首原最高的几个地方,所以她能看到的远处的神机局的工厂区的景色。
最显眼的莫过于二十四座超过十米高的拥有着150到200立方米容积的炼铁高炉。在夕阳的辉光下,这些高炉表面的钢制外壳的反光效果颇为耀眼。这些高炉看上去仿佛一座座钢铁了望塔或者钢铁灯塔,看上去又有点像是浑身钢甲的巨人。敦实厚重的钢铁外壳乍一看很有实质感,但实际上这层外壳是包裹着一层层耐火砖。虽然它们的废气回收管路的设计和工艺还比较简易,但有总比没有强。
对于李安乐来说,工业园区里比较扎眼的就是那一道道从烟囱和排烟管道排放出来的烟雾。各种燃料燃尽后产生的灰烬和废气被播撒到天空中,给天空增添着一缕缕灰色。原本京兆府地区的清澈的蓝天,在最近几年逐渐多了一丝丝浑浊感。只不过由于工业规模还很小,京兆府工业区也只不过才持续运作了几年而已,所以工业废气和烟雾的排放量还达到遮天蔽日的效果。
此时长安上空的天色暂时还没有被阴霾彻底笼罩,如果忽略掉那一点灰色杂质,那么人们还可以认为这片天空总体而言还比较湛蓝。
这位权势滔天的双马尾公主一如既往地随意地裹着一身翻领便衣,大大咧咧地躺靠在屋檐上,时不时地摆弄着自己这双略显得长了些的窄袖口。
“呵呵,再过三十年,或者再过二十年,在蒸汽朋克画风的长安城,人们恐怕就基本见不到的夜晚天上的星星咯!”李安乐独自感慨道。
一想到自己上辈子的那个世界线里头的,某个老牌工业国在近代工业化历程中诞生出的雾霾之都,李安乐就无奈地苦笑。但是李安乐内心很清楚,工业的发展过程必然不能因噎废食,短时间内的代价是难以避免的;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污染物的排放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视线向东移去,安乐注意到了那一团团升腾而起的烟雾,以及伴随着滚滚白烟而来的蒸汽机车。又有一列蒸汽火车抵达长安了,它满载着粮食、布匹、油料、茶叶、瓷器、铁器、玻璃制品等各种商品,从洛阳而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一会儿,李康宁也跃上了屋檐。由于心灵相通,他早就察觉到安乐在什么位置了。
“怎么一个人在这发呆啊?”还未说罢,康宁就来到她的左手边坐下。
“当然是欣赏风景啦。”安乐说完就随意地往康宁的嘴里塞了一枚油酥糕点,然后往自己嘴里也抛入一枚同样的小糕点,“这座伟大的城市逐渐有蒸汽朋克的画风了,想必洛阳也是如此吧。”
“未来三十多年,我们要让全国大部分行台都有这样的画风。”康宁稍稍眯了眯双眸。
安乐已经明白了他的想法,就点了点头:“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扩大产能。”
“没错。现在帝国的尖端科技树已经用各种凑合的办法爬得够高了,但是机器产量还太低。机械部和军器部加起来有上万名技艺娴熟的技师。在保证其他东西的产量之时,蒸汽机、机车、工业母机的产量还是太低。”
李康宁说到这些的时候,已经不喜欢称技术工人为“工匠”了,而是下意识地称呼他们为“技师”。
至于为何多出了这么多的技艺娴熟的钳工师傅,请看第50章节等此前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