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离洋河镇不远,站在松山学校的校门口甚至还能隐隐约约的看到洋河镇,但是要去洋河镇,用的时间就难说了,因为洋河镇在河东。
要去河东的洋河镇,没有桥,只有渡船。
明明对岸就在咫尺,一衣带水,但不长翅膀就得靠渡船。
要过渡船,不可能来一个渡一个,什么时候开船,要么看过渡人数,要么看过渡人的身份,要么看撑船人的心情。
还有一个前提,过渡的人得有工作证,或者是大队开的介绍信。
云舒什么证明都没有,好在船工听她说是个学生,想去镇上买文具的,也放她一马,让她上了渡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费了老鼻子劲到了镇上,发现镇真的很小,就一条几百米的街,十天一个集日,那天不是集日,街上空荡荡的,行人都没几个,供销社和国营饭店里服务员闲得看苍蝇打架。
云舒默默地转了两圈,裤兜里的两毛钱硬是没花掉。
国营饭店里有米粉,五分钱一碗,还要粮票,但云舒没有粮票。
文具不用票,但云舒现在能用的文具也就是铅笔和本子,这些,黄兰英早买了一堆囤在家里,估计还得等李大宝上学以后帮分担。
还有一种水果糖也不用票,二十六岁的心理年龄的云舒做不出拿李家人一分一厘省出来的钱去买糖吃。
没错,就是一分一厘省出来的,虽然发行的货币没有厘,但茶园村的工分换成钱,用的计量单位是厘的。
她晃到第二圈时,被一个红袖章迎面喝住:“站住!小丫头,哪个大队的?在这里晃什么?”
云舒吓得一个哆嗦,结结巴巴道:“我是是松山初中的学生,我,我来买字典。”
无论在哪个朝代,种花家族对学生都特别宽容。
但显然这个红袖章并没这个习惯,他让云舒把四个口袋(两个裤兜,两个褂兜)都翻出来,恨不能连缝线针眼都检查一番,云舒庆幸她把那两毛钱夹在书里,不然还真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
最终云舒被大义凛然的批评了一通后,灰溜溜回了松山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