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花也松了口气,“那就好。”
李建信这一回来,村里的重头戏才刚开始。
村里每家都种了至少一晌地的人参,种植五年,期间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终于到了开挖的时候,村里人能不激动嘛。
农民家底很薄的,抗风险能力差。一季粮食减产对于他们都灭顶之灾。他们种人参,也是咬牙在种。
李兴家为了这一天,特地跑去省城找电视台的记者过来采访。
村里一大早就有不少人聚集在地头,拿着工具等着开干。
张秀花在林子里陆续也种了人参,但她家里只有一晌地,平时种的是平菇,没有种人参,但是不妨碍她跟着大伙一块凑热闹。
之前她在首都卖人参也赚了不少钱,而且有才的饭店一直都有人参鸡汤这道招牌菜,她要帮着挑好品质的人参送到饭店,然后有才的生意才会越来越来越好。
张秀花也跟着村里人一块忙。
这时候她也不嫌累了,小心翼翼挖人参,然后跟在李兴家后头,让他鉴定这批人参的成色。
等一批批人参被挖上来,电视台开始采访李兴家。
他也不怯场,向主持人介绍人参的各种性能以及种植方法。讲得很详细,生怕主持人听不懂。
村里人围在四周喜气洋洋。人参大丰收,各家都能发一笔财。
李兴家的父亲也过来看热闹。他看着神采飞扬的儿子,内心尤为复杂。
没几天电视台就播出李家屯人参大丰收的新闻。
李兴家彻底出了名,其他地方的村民得知种人参有巨大效益,纷纷跑过来采购它的种子。
李兴家早早就培育了人参苗,这些人参苗的价格要比人参籽贵一些,因为人参籽有一定的发芽率,人参苗就省了这个麻烦,他提前培育的两亩地人参苗全部兜售一空。
志得意满的李兴家特地来找李建国一块喝酒,他笑道,“出去一场,我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赚钱不能死赚钱,得抬头看看这世界。农作物,它从收上来之后,一层一层加码,包装、宣传、打广告、再卖出去,我算是品出来了,最辛苦、最累、赚钱最少的部分全由我们农民自己承担。而最轻松最来钱的渠道却由商人掌握。
想要赚大钱,就得有名气,所以我才找省里的领导,让他们给机会。才能请来电视台的记者。其实上头也正在开始助农,只是我们待在穷乡僻壤,不知道罢了。我们屯里的人参就是非常好的产品,我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东北改革开放算是最晚。而且政策也存在滞后性。不如南方灵活变通。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上面也是费尽心思。
既然工厂不好搞,那就搞农业。农业不会砸谁的饭碗,还关乎到民生。
李建国对这些事不太了解,他也不在注农业。
李兴家接着道,“因为我开联合收割机,所以经常跟农业部的人打交道,知道他们的政策,所以人还是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够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