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子每年只能还一两千,一万两千五至少要还七八年。他没脸见弟妹了。
见李建国和张秀花要走,李建党忙道,“我送你们出去。”
张秀花叮嘱许春英,“好好养身体,别想那么多。”
许春英点点头。
到了楼下,李建党刚要开口告罪,李建国却先抬手止住了他,“大哥,我现在不着急用钱,你们慢慢还,别逼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家,他们也不容易。”
李建党一瞬间眼圈通红,他突然觉得有一种无力感,为什么父母能够掏心掏肺为儿女,但反过来却不行呢?他们每个人都只顾着自己的小家,却忘了那是他们的妈,一辈子只有一个的亲妈。
李建国沉默,没有说话,这次也没有指责大哥不会教孩子,只拍拍大哥的背,“好好照顾大嫂吧,以后的事就以后再说,你得让孩子们自己立起来。”
在他看来,三个孩子被大哥大嫂惯坏了。
李建党这会儿已经后悔,好在他还没老到不能动,以后多为自己打算吧。李建党点点头。
李建国和张秀花回到家,张秀花就迫不及待问李建国,“瑶瑶九月份就出国,你打算给她多少钱?”瑶瑶出国并不是公派留学,她没有拿到名额,只能是他们自己出钱。继东和有才出国都是掏两万块钱。给瑶瑶两万,肯定不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建国想了想,他们的公中财产还有十三万,他也有七万,二十万看似很多,在国内上学肯定是绰绰有余,但是到国外就不够看了。
张秀花年底刚分红,她忙着给珠珠当助理还没来得及花掉。
李建国只好道,“我先借你的吧,等年底啤酒厂分红的时候,我再还给你。”
张秀花想想留学是大事,这点钱都不错,太不近人情,点头答应了。
这件事算是落定了。
就在这时,李四婶和村里好几个妇女过来找张秀花,询问许春英生病住院的事情。
之前许春英在田里栽倒,那么多人都听说了,可是大家忙着春种,时间不等人,谁也没心思八卦,这会儿农民的地差不多已经播完,大家都对许春英的病情很关心。
张秀花把许春英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
得知她连做两场手术,大家心情都不怎么好,也面露同情,“年纪大了就容易生病,你大嫂以前就是干活太狠,把自己累着了。”
别看许春英会吵架,得理不饶人,村里好多人都怕她,但是她干活也是一把好手。
张秀花点头表示赞同,“以后她应该会吸取教训。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
大家也互相劝着,“还是别干太累。尽量让机器干!”
“机器可以帮着收,但是种还得要自己。还有拔草,也得咱们自己拔。”王二婶觉得种田太辛苦了,“粮价还这么便宜。农民根本挣不到钱。”
“谁说不是呢。也就够糊口。难怪现在年轻人都跑去南方打工。我要是年轻二十岁,我也去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