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说:“我知道夏完淳他有一位同父异母的姐姐,叫夏淑吉,字美南,号荆隐,年长他十五岁,她的文采可与蔡文姬媲美。他还有一位一母同胞的妹妹,叫夏惠吉,字昭南,号兰隐,也是一位天资聪颖的才女。夏完淳他从小受父母的熏陶,所以成为远近闻名的小神童,他本人字存古,号小隐。这夏家仨兄妹人称‘空谷三隐’,即荆隐、兰隐和小隐,真是让人称赞不已。他的姐夫也是一位很有才情的诗人,可惜英年早逝,生前留下许多极好的诗文,对夏完淳的诗作影响极大,小时候夏完淳非常崇拜这位姐夫。他的祖母顾氏培育了两个好儿子,长子夏之旭和次子夏允彝,两个儿子都是文才出众,同样享誉文坛。顾氏自孙子完淳出身后就把心思全部放在他身上,陪他玩耍,教一些诗歌。”
天赐说:“我从夏允彝的谈话中得知,他对儿子的教育十分严格,而且有良好的教育方法,出色的培养计划。夏允彝要求儿子每天黎明即起,监督完成一天的学习,从小培养他喜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夏完淳天生有坐性,粘板凳,盛夏酷暑,别的儿童都在纳凉捉蛐蛐或在水中戏嬉游泳,他坐在河边就像一块石头,一目十行的阅读。母亲强制他下河游泳锻练身体,他敷衍似的游一会,上岸又看书写字了。夏允彝教育他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不要沾染上科举八股的坏学风,学问,学问,先刻苦自学,再质疑提问。夏完淳五岁上私塾时已经能讲解四书五经了,他不盲目崇拜和迷信古人,对儒学的评注得失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往往是有的放矢,击中要害,还能大胆的洁问塾师。陈子龙比夏允彝小十二岁,他们都是几社的创始人,在江南几省都是久负盛名的文才,他们结成忘年之交,人称松江‘陈夏’。陈子龙看童年的夏完淳聪慧好学,就提出许多难题考考他,想不到他都能一一准确无误的回答,并对一些有争论的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辩驳。这使得陈子龙对这位小神童不得不刮目相看,再也不敢小觑他。后来陈子龙成为夏完淳的老师,他们不仅是师生,还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又是抗清复明斗争的战友。这对师生间的情谊可以称得上是天下师生关系的楷模。夏完淳知道光靠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风的熏陶还远远不能造就一位国家栋梁之才,还得有杰出的良师身体力行的教导。夏完淳除请陈子龙当他儿子的老师外,还请了复社的创始人之一,太仓人张溥辅导儿子的学业。张溥的代表作是为阉党魏忠贤杀害的五君子写的《五人墓碑记》,他非常喜欢夏完淳,经常为好学的夏完淳解答书中的疑难难问题,可惜张溥英年早逝,四十岁就去世了。夏完淳的老师还有史可法、黄道周和吴志葵,他们后来都成为抗清复明的坚强志士,先后都为国损躯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卞文雄称赞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优秀教师的培养,可惜我生于乱世没有这样的机缘。”天赐说:“有了良师还不够,还应当让儿子及早见大世面,实地接触社会,增加人生阅历,这是比书本知识和金银财宝,更为宝贵的财富。夏允彝进京会试,把五岁的儿子也一起带上了北京,小小年纪就到京城见了大世面。夏允彝的父亲夏时正,虽然也很有才干,但穷其一生的努力也始终没能挤过科举考试这座既可怕又害人的独木桥。夏允彝虽然极其痛恨腐朽、吃人的科举考试,但为了实现自已为国家效力的抱负,不得不应付‘破题、承题、起讲’这些八股迂腐文风。夏允彝和陈子龙有幸挤过了这座独木桥,名列三甲,高中进士,但当时有人指责几社的‘陈夏’,以才情坏八股。夏允彝被外放福建长乐县当知县,他不能放弃对完淳的教育,就把年仅七岁的完淳带到长乐县任上。夏完淳告别年迈的祖母顾氏和嫡母盛氏、生母陆氏,远涉千里河山,来到福建长乐,随同父亲一起体察民情,审理案件,治理爱莫能助县政。夏允彝用民本思想和大同境界治理长乐县,赢得了‘夏清天’的美誉,名列崇祯帝亲自接见的七位廉洁奉公,才干超群的知县的榜首。七年时光悄然逝去,长乐县变了样子,家家夜不闭户,百姓生活安定;十二岁的夏完淳的思想也因此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懂得他身上肩负的振兴国家的责任。随着崇祯吊死煤山,弘光小朝廷土崩瓦解,满清八旗铁蹄蹂躏江南,夏允彝为了让儿子尽早参加抗清义军,他让年仅十五岁的夏完淳匆匆完婚。在夏允彝的精心培育下,他的儿子夏完淳终于成为一名抗清复明的少年英雄。”
卞文雄说:“夏允彝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儿子。夏完淳对我说,他时刻怀念他的父亲,要像他父亲那样为抗清复明大业牺牲自己的一切。他是夏家的独子,还担负着为夏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重任,为此他父亲让他十五岁就与未婚妻钱秦篆完婚。他悄悄的告诉我,洞房花烛夜,第一次亲密无间地接触,兴奋过度,拨弄了好一阵才入门,刚几下就没戏了。现在他已老练多了,小夫妻俩琴瑟和谐,难舍难分。听说他妻子已经有了身孕,在家多住些日子,享受一段幸福生活也是人之常情。”
罗成说:“我同夏完淳并肩作战,患难与共的这段日子里,深深感受到他那忠贞的民族气节和赤诚的爱国之心,他不是那种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纨绔子弟。我想他不会耽搁那么长时间音讯全无的,会不会遭遇不测?我们还是派人去松江打听一下吧。卞文雄身份已经暴露,不便再去松江,还是我去一趟吧。”天赐说:“罗成,你夫人就要临产,不能再出远门。我派曾经跟随我到松江执行任务的小张和小王去一趟,他们熟悉那里的情况。”
小张和小王很快就从松江打听到夏完淳的消息,原来夏完淳是至孝之人,临行前去老家探望嫡母和生母,准备与二老告别后,再到福建九峰山鲁王的军队。清廷眼线很多,他甫一到家,即为暗探侦查到,清廷人马俱至,逮逋了这位少年英雄,由于他是朝迁重犯,被立即秘密押送南京审理。天赐得到消息,与元贞和罗成、欧阳商量后决定,由他和罗成带领卞文雄等义军弟兄,马上到南京去营救夏完淳。罗成只是把他们送到南京,住一两天马上就回苏州。
七月仲夏,骄阳似火,天赐和罗成装扮成富商巨贾,带着几名家丁乘着豪华的商船,沿古运河航道又重返南京。卞文雄则率领义勇军小分队驾驶运货的船队,跟随其后,负责安全保障和劫狱营救的任务。天赐和罗成离开南京将近一年,他们参加了攻打苏州的起义、松江起义、昆山起义和太湖起义,历经抗清复明血与火的洗礼,如今又来到南京,为的是实施营救战友的行动。船队到南京后,卞文雄带领义勇军战士,到燕子矶江边芦苇荡中隐蔽待命,天赐和罗成雇佣两顶大轿,去秘密住宅古香苑找杨玉佩。
他们看到南京大街上到处都是剃发拖着长辫子,穿满清长袍马褂的顺民,才强烈的感受到已经改朝换代,恍若隔世。他们痛心疾首的感到大明半壁江山沦陷,汉族百姓成了二等贱民,正遭受满清贵族的奴役,民族的灾难,国殇家仇,更激励他们一定要将抗清复明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
天赐和罗成乔装改扮成富商巨贾,风流倜傥,派头十足,杨玉佩见了他俩竟然没有认出来,笑问:“两位公子尊姓大名,是找我洽谈业务的?你们可以先找谷管家商谈。”天赐悄悄的走到玉佩跟前,嬉皮笑脸的调侃道:“我是专门来找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风花雪月,饮酒作乐,同床共枕,重温鸳鸯旧梦的。”杨玉佩听后勃然大怒:“哪里来的好色之徒,胡言乱语!”她正想叫家丁将这两位花花公子轰出门去,忽然发现来人正是她日夜思念的丈夫天赐。她转怒为嗔,撒娇道:“少爷,你这身打扮把我也给蒙骗了。我差点命家丁将你们轰出门去。”
仨人相对,开怀大笑,天赐道歉说:“玉佩,我们匆匆从苏州赶来,为防清廷暗探,只得乔装改扮,居然连你也认不出来了。还不快点准备晚宴,为我和罗成接风洗尘。”玉佩笑逐颜开,咐咐丫头红嫣:“快给少爷和罗公子斟茶,命厨房准备丰盛的接风晚宴。”天赐命家丁雇佣一辆豪华马车,对罗成说:“你赶快乘马车到栖霞山潇湘观,亲自将你的爱妾玉兰接到古香苑来住两天。难得到南京,我们在一起好好聚聚。”
金磊对谷宗义说:“你们千方百计的营救夏完淳,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少年英雄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邢姬说:“洪承畴是个老谋深算的权臣,一旦大权在握,你就很难对付他。多尔衮就是依靠这样的汉族降臣,夺取了大明江山。”谷宗义说:“夏完淳慷慨就义,成为空前绝后的一代少年民族英雄,他并没有死,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三人继续时空倒流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