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天娇和孙子天赐听了爷爷的话后,拍手称快:“爷爷要告老回乡,那我们可以回到老家苏州愚园去了。这太好了!京城太不安宁了,总有小孩子在街坊乱叫:‘八旗兵入关了!要打进京师来了!’爷爷,我们趁早回老家吧!”
第二天谷国栋上朝回家,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袁崇焕被锦衣卫校尉逮捕入狱,候旨定罪了。谷宪政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托人四处打听袁崇焕的情况。原来袁崇焕昨天从通州驻地进城入觐崇祯帝,崇祯帝只慰勉了几句,就回到驻地了。今天袁崇焕刚要率部回辽东宁远边防,突然有内监传谕旨,召袁崇焕到谨身殿见驾。袁崇焕奉旨来到谨身殿,三呼礼毕,崇祯帝勃然大怒:“朕对你不薄,这么重用你,你为什么还要私通后金,联络后金攻打我朝!”
没等袁崇焕回答,崇祯帝将一封袁崇焕所谓通敌的密件掷下来,也不容袁崇焕辩解,就喝令锦衣卫,把袁崇焕拘捕入狱,候旨定罪。经过谷宪政从朝廷大臣大学士温体仁、侍郎成基等多方查证,才知是后金皇帝皇太极为了免被袁崇焕再次击败,使用了反间计。努尔哈赤熟读《三国演义》,他学周瑜的“蒋干盗书”这个计谋,暗中贿赂被俘的崇祯帝派到袁崇焕军中监军的宦官,捏造袁崇焕私通后金的罪证,并模仿袁崇焕的笔迹,写成密件,信中密约后金兵某日进兵。皇太极暗纵那被俘的宦官逃跑,让他将假造的密件传进宫中,猜疑心特重的崇祯帝看后,不辨真假,便把袁崇焕逮捕入狱。消息传到沈阳,皇太极喜出望外:“那个猜疑心极强的崇祯帝朱由检故然中了我的反间计。这个南蛮子袁崇焕死了才好,这样我就少了一个劲敌!”
谷国栋联合东林党的廷臣们接连上了七次疏章,为袁崇焕援救申冤,刚愎自用的崇祯帝开始有点回心转意,谁料魏忠贤阉党的余孽御史史范、佥事高捷上疏弹劾袁崇焕,诬陷他卖国求荣,欺君罔上。崇祯帝本来疑心未释,见了这种疏章,更加怒发冲冠,立即下旨,把袁崇焕凌迟处死。“凌迟处死”就是将人千刀万剐,袁崇焕凌迟处死时,说是通敌罪,许多人都到北京西市的邢场去看刽子手行刑。郐子手用一个三角架将犯人吊起来,然后从下肢开始,用刀一片一片地剐他的肉,鲜血淋漓,惨无人道。还有人买他的肉,一边吃生人肉,一边喝酒,喝一口,骂一声通敌犯。想不到一个抗后金大将袁崇焕,就给昏庸的崇祯残酷无情地凌迟处死了。努尔哈赤用了一条反间计,不费一兵一卒,不放一箭一炮,就把他的劲敌除掉了。史书说:“自袁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岂料史范、高捷等人还上疏诬陷前宰相钱锡龙,说他是袁崇焕的老师,私自袒护袁崇焕,所以袁崇焕才敢于擅杀副将都督毛文龙,还诬陷说袁崇焕私通后金也是钱锡龙的主谋。崇祯帝对史、高两人的话深信不疑,竟传旨逮捕钱锡龙进京,可怜已七十高龄的老宰相还要受牢狱之苦。谷国栋、温体仁、成基等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便联合六部九卿九十多名朝臣,接连上疏十八次,崇祯帝才把钱锡龙从牢里放出来,改为戍边定海,一场冤狱总算了结。
亲眼目睹袁崇焕和钱锡龙这场冤狱之后,谷国栋下定了辞职的决心,他对家人说:“这位崇祯帝自登基以来,每天都在焦灼烦恼之中,虽然批阅奏章往往通宵达旦,比明朝开国以来所有的皇帝都勤政劳累,但因为他胸无治国良策,又疑心太重,刚愎自用,宠信宦官,弄得天下越来越乱。我们这些忠心耿耿的朝臣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帝国濒临灭亡,一点作为都没有了。我想马上辞去户部的差使,回到家乡创办一所书院,教授学生,颐养天年算了。”
李秀英、谷宪政、小娇和天娇、天赐都非常赞成。不久,谷国栋如愿以偿,崇祯帝批准他告老还乡了。李秀英说:“京城的这座谷府是我们亲手营造的,儿子也花费了很多心血,现在已改造成既具有江南园林特色又不乏古朴典雅的一座宽敞宅院,实在舍不得卖掉。我想留给儿子、孙子,日后他们到京城办事也好有个落脚之处。”谷国栋也不想出售祖居:“我们谷家在京城还有许多生意,以后儿子要时常来到京城做买卖,这房子我看就是不能卖。而且现在内乱外患,人心惶惶,房价很低,不宜出售。”谷宪政举双手赞成:“父母亲说得对,我打算让管家谷玉留在京城看守房子,照顾这边的生意。我在江浙和京城之间做生意,来回也方便。再说时局动荡,世事难料,说不定我们还会再回到京城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谷宪政和父母亲、妻子儿女,高高兴兴地打点行装,准备回苏州愚园去。吴妈听说老爷告老回乡,与老夫人、少爷、少夫人、天娇、天赐一起回苏州愚园,喜出望外,这样愚园又要热闹起来了。他和管家、家丁天天忙忙碌碌地打扫院落,盼望他们早日到来。
谷宪政一家是乘坐京杭大运河的楼船回苏州的,昔日繁荣富庶的京杭大运河两岸的城乡,因为灾荒、内乱和外患变得非常萧条凄凉、动荡不安。他们也无心观赏两岸景色,夜泊码头时也不上岸游玩,一家人相聚船仓内谈天说地,抚琴吟诗,消磨漫漫的旅途寂寞时光。楼船到苏州枫桥后,驶入护城河,停泊在愚园后面沿河的谷家自己的水码头上。大管家、吴妈和家丁、丫头们都到码头上迎接,谷国栋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告老回乡,两手空空,除了各人的衣箱行李外,船上只有他几十年积累的几十箱书籍字画而已。
老太爷、太夫人吩咐吴妈准备一桌丰盛的酒席,为老爷告老还乡接风洗尘。很少在家宴酒席上同桌吃饭的九十多岁的老太爷、太夫人在丫头搀扶下,也同家人一起欢宴。他们劝慰儿子谷国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最适合老年人养老的地方。这次国栋告老回乡,谷家四世同堂,人丁团圆,你俩可以陪伴已过耄耋之年的二老同享天伦之乐了。”
李秀英对公公婆婆说:“国栋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早已计划好告老回乡后要在苏州郊区办一所书院,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有用之后备人才。”
老太爷、老太君高兴道:“办书院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可惜我们年事已高,要不也可以到你们的书院开讲经筵,教授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