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她回头看自己的妈妈:“妈咪我那天还问你了你都不记得吗?”
“是吗?你问我什么了?”茉茉妈低头看着自己的女儿。
“我问你为什么那个人只有四根手指,你当时还说可能他以前受过什么伤。”茉茉不满地撅起嘴,“这你都不记得了?大人的记性真差。”
邹朝飞笑着摸摸小女孩的头发:“小茉茉的记性最好。”
-
“您好,市局刑侦支队,晏筝。”晏筝站在河清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部长的办公室里,“您是刘部长吧?”
“啊,我是。”刘部长站起来同他握手,“您来我这是有什么事吗?”
晏筝开门见山:“河清区有一个废弃的教堂,叫空山教堂,您有印象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啊,我记得。”刘部长点头。
“空山教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曾经被作为福利院使用,同一时期在旁边建了一排平房,供福利院的孩子们上课、以及日常生活用。”晏筝语速很快,“这排平房现在是归你们负责吗?”
“空山教堂……”刘部长咂摸咂摸嘴,回想了片刻,答道,“应该是的。”
“那麻烦您派人开一下那里的锁,我们最近查案,涉及到了这个地方。”晏筝道。
刘部长不敢多嘴问,起身走到旁边的橱柜旁,从底下的抽屉里掏出来一大串钥匙,挨个看上面的标签,嘴里还念叨着“空山教堂”,钥匙呼啦啦响成一片,晏筝看着他从中取下一把。
来的是市公安局的人,刘部长生怕怠慢了,甚至没有派个身边人,亲自带着晏筝去开门。
空山教堂旁边的这一排房子,自西向东数一共有六间,从外面看几乎一模一样,都在这路边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风吹雨打,与对面近些年才建起来的年轻商铺相比,显得苍老很多。每一扇门前都挂着一把生锈的铁锁,锁上落满灰尘。
刘部长走到最靠近教堂的那一间,将钥匙插进锁孔,一拧便开了。
晏筝推开那扇厚重的铁门,带起一阵尘土飞扬,他下意识遮住口鼻,从外向里望去。
这个房子看上去是间教室,木质的书桌一排排地整齐排列,只不过大都瞧着脏兮兮的。晏筝抬脚走了进去,里面阴凉阴凉的,瞬间感觉周身温度降了下来。桌子没有一张是干净的,上面有铅笔画的画,也有小刀刻的凹痕,从这些深深浅浅的痕迹来看,不难想象出二十年前,曾有一群可怜的小孩子,在这间教室里读书认字、嬉笑打闹。
如果这些孩子健康长大了,现在应该和他差不多年纪吧。晏筝想。
他抬起头,看到头顶悬着一只灯泡,玻璃罩已经完全不透明了,从与墙连接的电线顶端,一直延伸到灯泡末端,全都缠绕着丝状的灰尘。
黑板倒干净,他伸出两只手指,在上面摸了一下,指腹没有沾到灰。
晏筝捻着手指,若有所思。
“那个年代,条件太差。”刘部长开口道,“这些桌椅都是社会上的好心人捐的。”
晏筝看向他:“刘部长,你对这个地方的前身很了解?”
“不,我到这就任的时候,这个福利院已经倒闭了。”刘部长说,“刚上任要对全区的建筑进行全面的了解,那时候才看的资料。”
“您说的资料是指……”
“之前这个福利院的院长,当时临时委派过去干的,他写的工作日志。”
晏筝了然地点头。
他又转身走了几步,观察着这些桌椅,每一张都形态各异,但每一张都相差无几。
把教室当成一个电影院,拿可移动的投影仪在黑板上投影,能不能骗过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如果能的话,那他们会坐在哪个位置?
他走到最后一排,停下脚步,弯下腰,手指在中间两张板凳上摸了一下,是干净的。
看来就是这了。
晏筝拿出手机,把这间教室的角角落落,还有这些细节都拍下来。
“刘部长,这里平时会有人来吗?”他问。
刘部长说:“这门口有块空地,平时偶尔会有老人过来遛弯,小孩有时候也会在这玩,但是他们应该都不会进来。”
这六间房子都只有一扇门,连个窗户都没有,除非有心撬锁,正常情况下确实不太可能进来。
晏筝又问:“这门的锁,是什么时候换的?”
“很早了。”刘部长道,“我来这之前就一直是这样,可能从福利院倒闭以来都没换过锁。不过这里面也没什么值钱东西,所以也基本上没人在意。”
“这附近的人都知道这么个地方吗?”
“不一定,这边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很多都是后来才搬来的,可能都不知道这个教堂还有这些房子之前是个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