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虽根本不是那等会在乎别人说什么的人,但天幕之言到底也难以做到无动于衷。
他看着那些眼花缭乱的弹幕,微微抿了抿唇。
司马光显然情绪更复杂的多。
尤其是那句‘不能让搞史书的去执政’着实是戳了他肺管子,以至于脸色都难以保持温和。
俩人这会儿身边儿一臂之内都没人敢往前凑,就不远不近的悄悄觑他们脸色,心里翻天倒海的憋了一堆好奇。
宋仁宗在皇位上换了个姿势,忍不住摸了个李治吃。
他也属实是好奇,忍不住低声道。
“王安石那小子到底拿了个什么样的政策出来,能掀起这番腥风血雨啊……”
……
天幕缓缓转过,似乎是为了响应天幕前众人的好奇,画面迅速一转。
从司马光身边倏尔转到了王安石的身边。
那一袭正红色官袍的男子笔挺的站在朝堂上,目光坚毅如刀。
帝王与他一问一答。
【“王安石,你说百姓交不起赋税,不可再加征税款,可国库空虚,又当如何?”
“陛下,臣有一青苗法,如遇百姓青黄不接时,政府低息将种子贷给农民,如此可解百姓之忧。”】
天幕一侧,一行一行金色的大字随着王安石的话缓缓浮现。
天幕前,反应快的已然在怔愣的一刹那后迅速捞出纸笔开始奋笔疾书。
汉武帝时。
诸葛亮双眼一亮,迅速将天幕上的字记下来之后却忽然渐渐皱了眉头。
“这实在是个好法子,不过涉及贷款,如何保证一层层落实下去恐怕要按照各朝情况各自分析了……”
随即顺手在记录下的政策一旁随手圈圈画画,记下了自己的灵感。
霍去病在一旁好奇的探头瞅了一眼,没看两行就头晕脑胀,蔫蔫的缩了回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果然没什么念书的天赋,这实在是太难了……”
诸葛亮回神,见霍去病趴在桌边,忍不住笑着搓了搓他狗头。
“冠军侯大人何必学这些,放心吧,朝中再缺文官也不会缺你这个,有我在呢。”
刘彻羡慕的眼巴巴的。
“丞相,你不能厚此薄彼啊!朕也觉得也不缺朕这个……”
诸葛亮微笑。
那刘彻是什么人?堂堂汉武帝!!
怎容得下诸葛亮一而再的威胁?!
于是,他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
【“王安石,你说我朝商人沆瀣一气,垄断严重,致使物价飙涨,百姓苦不堪言,当如何?”
“陛下,臣有一市易法,可由国家平抑物价,适当调控,打击商人垄断。”】
【“王安石,你说差役法劳民,使得黎民家中无壮丁耕地,当如何?”
“陛下,臣有一免役法,可令百姓以钱代役,释放劳动力,亦可增加一部分财政收入。”】
【“王安石,你说我朝军费开支过高,然将士不受其惠,作战能力低,该如何?”
“陛下,臣有一保甲法和一将兵法,前者可建立民兵组织,寓兵于民,如此可减少军费开支,后者可循序职业化军队,大幅提升作战能力。”】
【“王安石,……”
“陛下,……”】
君臣二人一问一答之间,天幕前无数人的桌案上都叠了厚厚一摞纸。
有人叹息,有人蹙眉,也有人欣喜敬佩。
熙宁变法的完善和彻底,从兵到民应有尽有,于范仲淹时的那场变革有过之而无不及。
它继承了前者的内核,又增加了许多更加完善的东西,几乎让人望之惊叹。
于当时那种时代之下,王安石的政治情商,是完全超越了时代枷锁的。
他的眼光之毒辣,政策之先进,哪怕有些放在如今也是让人暗暗点头的。
没有人会怀疑,假如他的这些政策完美的推行应用下去,会掀起怎样的浪潮。
以当时宋朝的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程度,还真有一定可能推动着时代向前迈进一大步!!
但,没有如果。
诸葛亮放下笔,沉默的轻叹了一声。
“我记得,这一朝的帝王是短寿啊……”
他也许,已经猜到了这些政策是为何走向失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