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将藤壶分为无柄类和有柄类。马牙属无柄类,鹅颈藤壶(实际不是藤壶目)则是有柄类(图源网络)。
不过,它虽然看起来长相奇丑无比,煮熟以后却色泽白嫩、肉质细腻,味道十分鲜美,甚至不比狗爪螺差。
只是,要想吃到这份美味,并不容易。
它的吸附力很强,一般的工具根本弄不下来。
徐雨溪之前试过用石头砸,结果自己的手都震麻了,对方却只是掉了点粉末。
本地的渔民就就不一样了。
他们有专用的铁铲子,只要对准藤壶与礁岩的连接部位一敲,就能把外面的硬壳敲飞,直接将肉铲进随身带的桶里。
一般来说,大潮是最佳的敲藤壶时机。
这时的潮汐落差大,在小水潮时被淹没的藤壶,会全部都暴露出来。
有时候,在潮间的岩石上,还会看见藤壶叠藤壶的景象。
附生在上面的那层没有沙石味,比底层的还要鲜嫩很多。
带壳的藤壶多半是直接氽水。
一只手拿着壳,另一手用筷子或者竹签将肉倒戳出来。不用蘸酱直接吃,图的就是那股原始醇正的海味。
藤壶的口感很神奇。
前端和蟹肉一样嫩中带韧,味道甘香,汤汁鲜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吃到尾部,口感也是蟹膏那样的软烂,带着淡淡的苦味。
不带壳的藤壶,徐雨溪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