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立业特意跑去县城看过后,回家同沈蕙兰说:“确实是个好地方,虽然铺面不是很大,但我们卖卤味是足够的,而且后面还带了个小院子,厢房和灶屋都有。要是买下来就让小山子夫妻俩住那里,刚好离奶茶铺子也近。
就是价钱贵了些,要五百两银子。我们镇上那个铺子比那个大,单大哥才收了我们三百两银子。”
前段时间单掌柜回来了一趟,因儿子京城读书花费大,他干脆就把铺子作价三百两卖给了许立业。他拿着银子还可以去京城做些别的营生。
许笑这两天被地里的辣椒弄得五迷三道的,这会儿听爹娘说要在县城买铺子,忙怂恿道:“爹,买吧买吧,要是你们钱不够,拿我们的稿费啊。那银票放那里又不会下崽,用了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要不就是一张废纸。
等铺子买下来了,再修整一下。到时候我们家辣椒正是大量上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辣菜了。你们还担心不挣钱吗?”
夫妻俩听了女儿的话一合计,一致决定:那就买。
于是,他们在青阳县有了属于自家的第一个铺子。铺子修整好后,正式挂上来牌匾“许记卤味”
开张那天,富贵叔一家人也来了。看着小山子穿着簇新的长袍,俨然一副大掌柜的模样,富贵婶高兴得直抹眼泪,她的小山子真有出息啊。
沈蕙兰并没有做辣的卤味,没必要。卤味已经是爆款了,再加辣椒意义不大,还浪费了她的辣椒。她把空间里的小竹笋做了泡椒竹笋,因为数量有限,就只给了县城的铺子,毕竟这边刚开张,总要点新鲜产品。
就这样,县城的卤味铺子仍是火得一塌糊涂。没办法,第一天开张县太爷就过来了,每样买了不老少。临走时,还嚷嚷着说吃完后再来买。
那些吃过没吃过的见了都上来看一看,闻一闻,问一问,最后都会买些回去试一试。
于是,许记卤味在县城一夜爆红。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人来买这个香喷喷的卤味。
沈蕙兰没管卤味铺子的事,她这段时间都在研究火锅底料的研究。没有牛油,她就用猪油代替。那些香辛料都能买到,虽然有些确实挺贵的,但她不在乎,她可以卖得更贵。
小主,
在经过她几天反复实验后,终于熬制出和现代味道差不多的火锅底料了。
她把做好的火锅底料做成豆腐块的形状,送到县城的卤味铺子让小山子卖。小山子在知道这个东西的具体食用方法后,拉着卫家兄弟在卤味铺子门口摆了满满一桌菜,桌子中间摆着一个烧着碳的锅子。
路过的人都不知道这卤味铺子的掌柜是要干什么。小山子拿出一包火锅料倒进锅里的清水里。霎时间,清水变成一锅油亮亮的红汤,一股浓郁辛辣的香味扑鼻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