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出身,近几代只有村正清楚内情,后来也是出了羊氏的事儿,村民才知道。
如今看着主枝的几人,眼神多有企盼,希望重归皇族名下。
他们并不知道去年李氏身世曝光时的凶险,也不理解他们在东吴为何惧怕桓楚的法令,祖上就做了出宗的决定。
他们只觉得皇族的出身高贵,恢复了这个出身,就有好处。
至于这好处是什么、从哪来,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肯定比现在强……
这次回祖宅,已经不需要大郎扯着嗓子喊阿南开门了。
李家车队到祖宅门前的路上,祖宅的大门就洞开了,里面走出好几个老仆,裂开缺牙的大嘴,笑着喊:
“见过家主!
见过大郎君、小郎君!
见过少君!
见过小娘子!”
车上出来一个,他们就乐呵呵的迎一个。
萦芯依旧像小时候那样站在车辕上,看着漆水锃亮的大门,看不出补过的墙皮和干干净净的墙头,满意的点点头。
阿南彻底聋了,扶着李藿的手,不停的上下打量,声线洪亮的呜哩哇啦,除了“小郎君”三个字,谁也不知道她到底说的是啥。
阿南的激动吵醒李家新血,李藿回身把儿子从媳妇怀里接过来,放到阿南怀里,阿南哭的比娃娃还大声。
不服老的男奴们抢着往里搬行礼,李清在正门口仰视这记忆中从未如此完整的门楣,一点也不知道自己挡道。
华静路上听过夫君回忆童年,知道这破锣嗓子的老女奴是养夫君长大的,虽然心疼儿子哇哇大哭,倒也没抢回来。
最后还是萦芯受不了孩子和老人一起哭,拍拍阿南的肩膀,指指自己,做口型,阿南,我饿啦。
阿南这才收了大嗓门,把小小郎还给她的小郎君,抹一把鼻涕哇啦哇啦说了句差不多是“饭已经做好了”的话,领着小娘子往里走了。
正对大门的影壁依旧空置,宽阔的院儿也依旧没添置任何装饰,只青石板上一点土也没。
萦芯扫一眼前厅已经补全的瓦当,促狭的回看抱着儿子的李藿一眼。
李藿自然知道她什么意思,只做没看见继续往里走。
正厅如今添置齐全了一套鸡翅木的家具,与上莲道家中一样,主客席位后都有采编的竹制单屏,只其上花纹全是不同季节不同形态的银杏树。
阿南惦记着小娘子说饿了,拉着她继续往后走,没给她继续看另外两个小厅的时间。
穿过“两仪门”,阿南要直接带她去西面的厨房。
年迈的阿南已经忘了主人应该在二进小厅吃饭的规矩。
阿甜是头一次来,之前听阿月、阿糖说过老宅哪个方位是什么,见阿南要拉小娘子去下人的地界,就想拦住她。
萦芯摇摇头,说,“没事儿。”
只安排阿糖去帮嫂嫂安置,任阿南拉着去了厨下。
华静趁着天没黑,大略的走了一圈儿,她之前没来过,并不知道祖宅以前具体什么情况,觉得祖宅虽然只三进,倒是比家里宽阔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