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峥嵘,英才辈出领航
匠艺革新掀起的热潮还未消散,镇海城对人才的渴求愈发强烈。杨溯深知,唯有源源不断地培养各类贤才,镇海城才能长久地屹立于时代潮头,在诸多领域持续领航。于是,扩建、新建学府一事,被郑重地提上了日程。
在镇海城的中央,一所汇聚天下名师、广纳四方学子的综合性学府拔地而起,名为“启星书院”。这书院规模宏大,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藏书阁内典籍万卷,浩如烟海;授课堂宽敞明亮,设备精良。这里不仅有钻研文学、历史、哲学的文科分院,剖析数理、天文、地理的理科分院,还有专注匠艺传承创新的工科院、培育军事将才的武备院,学科设置一应俱全,充分满足了镇海城全方位发展的需求。
为了招揽英才,书院敞开大门,不论出身贵贱、地域远近,只要心怀向学之志、身负一技之长,都可以入学。一时间,各地学子纷纷涌来,寒门子弟怀揣着梦想,背着简陋的行囊,眼神中满是炽热;世家公子也放下架子,慕名而来,期盼能在这里深造。入学考核别出心裁,不单考查学识储备,更看重思维能力、创新潜力与品德素养。有山村少年虽然识字不多,但在现场改良农具,凭借新奇的巧思入选了工科院;也有流浪武者现场演示自创的武技,被武备院一眼相中。
书院的教学方式独树一帜,摒弃了死记硬背,推崇实践探究。在文科课堂上,师生们扮作历史人物,重演经典事件,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剖析王朝兴衰;理科学生投身工坊、天文台,亲手操作仪器,验证公式定理,探索未知的奥秘;工科院与匠人们深度合作,参与实际项目,让产品从图纸变为现实;武备院则常常拉练野外,模拟实战,研习排兵布阵、奇袭战术。
几年过去,成效显着。文坛新秀从书院走出,妙笔生花,创作的诗词歌赋在镇海城的大街小巷传颂,作品出海后,引得外邦文人竞相翻译、研读;理科才子破解了航海天文难题,绘制出更精准的星图、海图,助力商船远航、水师巡航;工科院的毕业生投身各行各业,革新生产流程,研发前沿技术,让匠艺水平再上新台阶;武备院的将才奔赴军队,改良军械,训练新兵,使得镇海城军威大振。
其中,一位叫苏瑶的女学子尤为出众。她出身普通渔家,入学后痴迷于航海术与造船学,常常随商船出海调研。毕业后,她主持设计了新型远洋商船,融合了缓冲技术,不惧风暴撞击;优化了船舱布局,储物量提升了三成,舒适性也远超从前。新船下水后,轰动了商界,订单不断,苏瑶被尊为“航海女神”,激励着无数女娃投身理工领域。
杨溯出席毕业典礼,望着台下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学子,欣慰地笑道:“今日你们以书院为荣,明日书院以你们为傲。镇海城的未来,系于诸位之手,希望你们秉持初心,奔赴四海,各展其能,铸就镇海城的不世辉煌!”台下呼声雷动,学子们目光坚毅,怀揣着壮志奔赴八方。
此后,启星书院声名远播,成为域外学子向往的求学之地;镇海城因人才汇聚,发展如虎添翼,各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文化辐射越来越广,军事威慑力更强,经济腾飞不止,在风云变幻的东方大陆乃至辽阔的世界版图上,熠熠生辉,笃定前行,持续书写着传奇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