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

以前《书》也有很多,懂得人自然也不会太少。

伏生壮年时为秦博士,只是秦朝焚书,天下《书》大都被毁,伏生所知只有国藏《书》一部,伏生存了一部。

项羽入咸阳,一把大火,国藏之《书》化为灰烬,伏生所藏《书》或为仅存的一部。

伏生可以说爱《书》胜过了自己。

为了躲避兵火,带着书籍坐马车从咸阳回老家。

只是中途遭遇了兵劫,他的爱子为了护《书》,被乱兵杀死。

伏生与妻女颠沛流离,因为战乱,饿殍千里,他的妻子病重,一场大雪,女儿都险些被冻死。

碰见了不少逃难之人,落难之人非常的可怜,又冷又饿,不少民众就想着将这些竹简书给烧火取暖。

伏生妻子哭嚎向民众:“这一车《书》,是爱子以命相搏,才得以保全!”

伏生妻子一路挨饿受冻,她觉得这一车《书》就如她爱子的性命,《书》已经比她的性命还要贵重。

因此她哪里能不护书,晚上就气竭而亡,永远的留在那片荒野。

“先生节哀!”李信由衷的说道。

故事很感人,可怜了伏生白发人送黑发人,相濡以沫的妻子也离世。

一切都是为了护书,都是为了心中的信仰和传承。

都说伏生舍命护《书》,其实是伏生一家在舍命护书,他的儿子,他的妻子,一家人都在舍命护《书》。

但凡有人没有坚持下去,这《书》也回不到家乡。

只是好不容易将《书》护送回到了 家乡,他的家乡也遭道了兵劫,只能是将《书》藏在了古宅的墙内,外出避难。

如果是在现代,那就要简单多了,甚至一本纸质版的书籍就行,还有电子版等。

但是在那个时代,是用书简刻录,一部《书》真的是要装一车。

本就逃难,如何能带着《书》走,到时候免不了遗失,要么就是遭劫。

哪怕是如此,在外避难二十多年,伏生也是没有忘记家中藏书。

等待天下初定,再回到家园发掘墙壁,书简多已朽毁,完整的篇目仅余二十八篇。

“我一生护《书》,未曾想《书》却因我残缺大半,我愧对先人,愧对逝去的妻儿!”

说完之后,伏生就以头抢地大哭起来。

现场的人也是被这氛围所感染,眼眶红红的,或者是无声的留着眼泪。

这些又哪里能怪责伏生,如果不是伏生,这二十八篇也没有了。

护《书》一辈子的伏生,真的是很心痛,现在就剩下二十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