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一斤三十六文,一共三两六百文,加上大豆的一两八百文,一共五两四百文。”掌柜的继续拨着算盘。
这回掌柜的没说抹零头了,再这么一抹,那就得亏一两银子呢!
宋三娘怕自己心疼,麻利地结完账。自己的小金库现在只剩下十两银子跟两百六十八文了。
跟王掌柜的说好送货上门,就高兴地跟着大伯回家了。
临别时还觉得不放心,拜托王掌柜走村子里平时没什么人走的小路:“麻烦掌柜的了,我家只是普通人家,想着省点麻烦,存点粮食平日里吃,但又不想惹人口舌……”
“客人放心。”王掌柜也觉得奇怪,这两人看上去倒像是父女,可父亲一声不吭的站在旁边,全有女儿做主。不过有少东家担保,想必也是知根知底的人,且这点粮食也就够一家十几口吃上两三年,若是坏人存这点粮,也成不了事。
王掌柜做掌柜那么多年,也见过不少提奇怪要求的客人,早已经见怪不怪了。若是没有什么太出格的地方,他也懒得去管,只需客人提什么要求就照办便是。
回去的路上,宋三娘心中雀跃,却无从说起,只能自己暗自窃喜。
宋致从小看宋三娘长大,哪能不知道她的小心思呢:“这回终于如愿了?”
“嗯!”宋三娘终于抑制不住自己嘴角的幅度,“这下子终于安心了。”
宋致无奈地摇摇头,今年他家的粮食也没卖出去,全压在手里。他如今是又怕旱灾来,又怕旱灾不来。怕若是旱灾来了,自家人都活不下去,又怕旱灾不来,粮食全压在手里,亏了。
宋三娘可不知道大伯心中的忧愁,欣喜地东张西望,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下了一大半,老远的就看到一个大大的草耙上扎着一串串红艳艳的果子,高兴地喊着:“是冰糖葫芦!”
宋三娘快步走上去,走到那个草靶前,卖冰糖葫芦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爷爷。
小主,
老爷爷长长的胡子都白了,深深的皱纹刻画在他的脸上却不显刻薄,反而让人觉得这是岁月给他留下了痕迹,老爷爷显得和蔼可亲极了,乐呵呵地问三娘:“小姑娘需要买糖葫芦吗?三文一串。”
宋三娘觉得这个价格还行,今天都花了大钱也不在意这些小钱了,也冲着老爷爷笑:“老爷爷,麻烦给我拿六串糖葫芦。”
“先等等,要五串吧!”跟在身后的宋致连忙制止了。宋三娘一说要六串,哪能不知道她把自己的份也算上了,他都一把年纪了还吃这哄小孩的玩意干嘛呢?
宋三娘无奈的看着大伯坚定的眼神,实在拗不过他,只能对着老爷爷再次确认:“那就拿五串吧。”
宋三娘接过糖葫芦,正要掏钱。大伯已经先一步把钱递给老爷爷了,见三娘看着他,佯装生气瞪了她一眼:“怎么?觉得大伯这点钱都拿不出来?告诉你,你大伯可比你有钱多了!”
宋三娘收起手中的铜钱,摸着自己干瘪的钱包,可怜兮兮的想,现在大伯确实比她有钱。